刘邦和项羽谁真正的英雄?

我不知道题主对于“英雄”一词的定义是什么,题主也没有进行说明,所以我还是就个人对英雄的理解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认为就历史人物而言,真正的英雄一定得是有益于当时百姓的,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也许他主观并不认为百姓的性命多重要,单纯为了方便统治,为避免造成多余的反抗而采取一些行之有效(注意,前提是行至有效!!!)的惠民政策(所谓的仁政),那也是伟大且牛逼的。在我看来,这样的历史人物称得上是英雄。

我们把刘项二人作比较。

一是武功。武功是什么?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不是一战一役的成败,而是“清天下而靖宇内”,是让国家安定,让百姓远离祸乱。打仗只是实现武功的多种手段中的一种(而且还是成本最高收益未必最好的一种,远比打仗高明的武功还有外交、安抚、谈判)。所以郭子仪单骑退回纥,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才是最牛逼的武功。而项羽对于实在“靖宇内”这个目标,他采取的是下下策——打仗;刘邦则采取的是上下并用之策——联盟加打仗。况且,项羽压根儿就没有心怀“清天下而靖宇内”的理想,他打仗纯属是没事找事(不熟悉这段历史的可以看看他的忠实粉丝司马迁写的《史记》)。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刘邦打不过项羽但是项羽却败给了刘邦。

二是文治。项羽成为霸主后,居然倒行逆施,采取了过时的分封制。分封也就罢了,还要没事挑事,动不动就以“他不听我话”为理由欺负同学。你除了会用拳头解决问题以外你还会什么(而且更要命的是拳头还压根儿没解决问题)?刘邦的第一功臣是萧何,大家对他居首功的看法无非是认为他“安抚后方,输送兵粮”,后勤做得好。其实不然,他居首功是必然,即使他没有做后勤工作他也能居首功。因为是他(及以他为代表的文官集团)建立起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官僚体系。李自成为什么坐不稳江山而朱元璋能?李自成除了会打仗啥都不会,除了有几个将领啥也没有,说白了,他打仗再牛逼也不过是个草寇。朱元璋却有大批文人为他出谋划策,让他一步步从起义军(流寇)成长为军阀、军政府、政府。不要以为打完了江山江山就是你的,西晋为毛统一中国三四十年就迅速崩溃?没有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官僚体系,你是坐不稳江山的。而刘邦正是一步一步从最初的起义军(流寇)成长起来的。起义军往往缺乏组织,比较散乱,可是他通过一路打拼,一路成长,到长安时与百姓“约法三章”,纪律较为严明,封汉王后成为了军阀。萧何在长安收集了所有的地图和文册,对建立完善的官僚体系起到了居功至伟的作用。正是因为官僚体系的建立,才使得刘邦的军阀有望成长为军政府或政府。如果没有这一步,任何军阀都是建立不起长久政权的(有兴趣大家可以了解了解五胡十六国以及南北朝的历史,随便翻一翻你都能找到证据来证明)。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项羽会覆灭,因为他就和五胡十六国的诸多只会一味攻伐的君王一样一样的,甚至还有所不如!刘邦能够善用萧何、叔孙通等文官集团,建立起长治久安的官僚体系,正是他文治之表现所在。此外他还轻刑罚,鼓励生产,也是重要表现。

这里所说文治和武功两方面,都是以有益于百姓为前提。少征伐,重生产才是百姓最想要的结果。多元的武力手段以及稳定的国家政权正是实现这一切的保障。如果一定要从刘项二人谁杀人杀的多,谁打架厉害,谁更加霸蛮来评论,我只能报之以呵呵哒。

诚然,就品德而言,刘邦很坏,我也很不喜欢他。可是看待历史人物并不是用道德去衡量的,而是用结果来比较的。即使项羽是品德高尚的人(况且我也没有觉得他人品比刘邦好多少。章邯率领二十万秦军前脚投降了他,他后脚就坑杀了二十万降卒,我实在找不出大家所说的他的“磊落”表现在哪里),可他却不能给百姓带来长治久安,那也不过是个圣贤书读傻了的书呆子。王莽篡汉前,被世人誉为圣人,他也想实现自己所谓的“仁政”“理想”,但这样的迂腐之人治国,带来的不是安定,而是天下大乱,以至于他死后百姓把他的舌头切下来吃了,原因是百姓觉得他说了太多的假话。什么是假话,假话并不仅仅是违心的话,违反客观事实的话,还包括自己不能兑现的话。理想口号再好听,不能实现都是扯淡!仁义道德再高尚,不能兑现都是抓瞎!道德很重要,那是我们个人约束自己行为的重要力量,可那仅仅是针对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

对于政治人物、历史人物,评论他们的好坏的主要依据是他们的政策、功绩,而非道德。道德固然是评论他们的一条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而且也不是主要的标准。 自古以来大家对刘项二人的评价往往是褒项贬刘,无非是觉得刘邦小人,他成功是小人得志。可是他却建立了中国最伟大的一个王朝之一。李世民杀兄弟,逼父退位,可谓道德败坏,可是他却成为了千古一帝。 我坚定地认为刘邦和项羽比起来,刘邦是英雄,更多的是因为他的功绩更有利于百姓生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