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作弊?科举考试中的奇葩小花招

古人也作弊,你相信吗?如今的各大考场作弊手段已经是如火纯青了,什么高科技都用上了。不过,古人的科举考试可没那么容易。那么,古人是怎么作弊的呢?下面就是一些古人作弊奇葩的小花招,一起来瞧瞧吧。

古代作弊用的袖珍书

自从有了考试,也就有了作弊。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开创于隋朝,发展于唐代,完善于北宋,强化于明清,历时一千三百余年。科举考试作为我国古代一种最重要的考试制度,其重要性相当于今天的高考。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科举考试的成功,意味着拿到了通往官场的火车票。为了拿到这张火车票,有的人寒窗苦读,期望以真才实学取得;有的人则另辟蹊径,处心积虑修炼作弊之法,作弊便应运而生,各种作弊的方法千奇百怪、五花八门。

微型作弊书籍

考试作弊在我国可谓古已有之,作弊的种类有很多种,方法也千奇百怪,有结朋、行卷、怀藏、代笔、授义、继烛、飞鸽传书等十多种,掇其要者,可归类为三大类:请托、替考和夹带。历朝历代中最常见的作弊方法就是请托,即通过关系,贿买考官,打通关节,以谋求录取。具体方法有探题、关节和偷改。探题即考前探知试题,通过贿买考官,考官在科考前事先向考生泄露试题。

有些考生稍稍有点财产,但上不能直接买官(唐代出身可买卖,清代卖官鬻爵明码标价),下不能请托行贿,便有了另一种作弊方式,那就是替考,即请人代考,代笔的人又称“假手”,亦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枪手。它又分为替名入试和就院假手两种。替名入试是指代替别人考试,替考者入场考试,被替者不入场。就院假手是替者和被替者都入场考试。如甲乙二考生,甲替乙考试。考试的时候甲乙二人同时入场考试。但是甲的试卷写上乙的名字,乙的试卷写的是甲的名字。

如果考生家境贫寒,即不能贿买考官,又不能请枪手代考,那还有一种最便捷的方法:夹带。夹带自古以来就是考试作弊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其手法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后世最常见的方法有将经文藏在衣服鞋袜里的,有索性密写在衣物、身体上的,其他各式随身物品,包括文具、食品、蜡烛等都曾被用作夹带。

写满密密麻麻字体的夹带上衣

2005年在天津发现了一套完整的清朝考试作弊工具,仅火柴盒大小,共9卷本,均长4.5厘米,宽3.8厘米,厚0.5厘米。每卷本内约有10余篇文章,共10多万字。让人称奇的是卷本内文字约有1毫米见方,通过牛角刻版印刷而成,可见当时作弊手段的高超,并形成了规模。

古代科举考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