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谏言咸丰皇帝九个字,还让清朝转危而安,最后却死在慈禧手里

对历史稍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晚清时候社会动荡不安,在各种外来侵略者的蹂躏下,清朝政府的政权已经名存实亡,平民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咸丰年间更是如此,南方起义的太平军实力强劲,中原的捻军也不可小窥,更厉害的是联手侵犯中国的英法联军,他们拥有的先进武器在中国几乎无可抵挡,然而就算如此,清朝还是挺过了这场劫难,不得不说清朝的生命力还是挺强的。那么,是谁有这么大的能耐,能够使清朝转危而安呢?

当然,在这场动乱中,立下功劳的人不少,但其中最使人印象深刻的,却是名声不甚好的“奸臣”爱新觉罗.肃顺。

爱新觉罗.肃顺小时候并不是一个让人省心的孩子,也从没表现出过人的地方,出身于贵族世家的肃顺是郑慎亲王的第六个儿子,年轻的时候就如别的纨绔子弟一样,非常爱玩,但是,因为出生的缘故,他在三十五岁的时候却突然走了运,当时咸丰皇帝刚登基不久,肃顺的三哥就成了威丰身边的大红人,朝中有人好办事,他借机向咸丰推荐了肃顺。

肃顺明白这次机会来之不易,于是在面见咸丰的时候,他表现得十分端庄稳重,令人刮目相看,而让人震惊的是,肃顺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却是叫咸丰“严禁令.重法纪.除奸宄”。

这句话其实很具杀伤力,不是谁都可以说,如若选择时机不好,皇帝会以为你质疑他的统治能力,间接地伤害他的自尊,轻者被打出宫,重者杀头,但是,肃顺在这说这话的时候却是看准了时机的。

因为当时的清朝内居忧外患,尤其朝中的大臣,非常腐败,几乎没有几个认真干事的人,肃顺的这句话深得咸丰的欢心,认为他此时最明白自己的心思,也是能干事的人,于是对肃顺刮目相看,肃顺很快被提为内阁学士。

事实证明,咸丰的眼光还是没错的。据民国学者们的看法,肃顺之所以表现出与别的纨绔子弟一样的不务正业,不过是为了隐藏自己,正是从他半生的吃喝玩乐中,才悟也一套特别的为官之道。很快,肃顺的官职就直线上升,凡是他任职的岗位,都能游韧有余。

肃顺的官位大了,脾气也大了,只要有他没看上眼的人,逮住就是一顿骂,丝毫不给人留脸面,就连大学士周祖培也被他当面训斥,随后,肃顺在皇帝的授意下,开展了一场强势的反贪风暴,凡是有贪污的,坚决不放过,为此扳倒了不少朝廷贪官,那时肃顺的形象,让小孩儿一提起就吓哭。

不过正因为有了肃顺的行动,大清才挺过了那一段混乱的时期,让清朝的江山没那么快倒台。肃顺不仅在反贪上敢作为,他看人的眼光也很厉害,敢违背大多数人的意愿,启用一些具有真才实学的“平民百姓”。

不过,晚清因为积重难返,光靠一个或者几个肃顺也是无法扭转局面的,咸丰皇帝终于在各方势力的压迫下,再也撑不下去了,逃往热河,之后病故,皇位则留给了当时尚年幼的同治皇帝,而且还任命肃顺为辅政大臣。

当时的肃顺可谓权倾天下,但最后却败在了同治的生母慈禧的手里,一代英豪终于饮恨归西,可悲可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