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应天刘伯温为何不受淮西将领待见?

被逼无奈的刘伯温初到应天之后受到朱元璋的热情款待,不仅亲自率众兄弟为其接风洗尘,更是在宴会上掩饰不住自己对刘伯温的喜爱和尊敬,并当面向其请教对天下大势的看法。刘伯温口若悬河的动情演说,老朱听的是眉飞色舞,恨不得立即能按照眼前这位先生的说教行动起来,实现自己藏在心中想做而又不敢说的心愿。可现场除了朱元璋聚精会神的听课外,其他同学如徐达、汤和、李善长等呆如木鸡没有一点表情,仿佛刘伯温说的事情和他们无关,自己只需要做好一个听众旁观不捣乱就行。为何刘伯温图霸中原的王者之策他们不感兴趣,难道他们不想夺取天下甘愿做一辈子的流寇,还是刘伯温的演说他们认为不切合实际?

刘伯温

作为元末风云人物的刘伯温他们自然早就听说了,对于其谋略和智计也略知一二,尤其是其心系国家天下之大势、胸有定国安邦之策,刘伯温这会旷世奇人的到来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迅速壮大实力巩固应天,说不定还可以帮助他们推翻元庭夺得天下,那样他们就可以作为开国功臣封公拜侯再也不是流寇了,如此划算的买卖他们为何不积极?

一、刘伯温非淮西人士

无论徐达还是汤和都是淮西人士,包括朱元璋和众将士大部分都是淮西人士,他们从心里上抵触浙东人士的刘伯温。这应天是淮西兄弟辛苦打下来的,突然来了一个浙东人来摘他们的果实,而且朱元璋对其又很信任和尊重,他们在情感上难以接受。同时他们也对非淮西人士有怀疑,担心其不能和他们同心协力杀敌,一旦有变动不知道这刘伯温会不会背后给他们一刀。

刘伯温随朱元璋出征

二、刘伯温是元庭前官员

刘伯温作为元庭进士出身在元庭为官多年,因不满元庭吏治腐败民不聊生愤而辞官,本想就此安度余生。奈何朱元璋多次征召才勉为出山,可元庭官员身份让这些因广受元庭压迫而起义的将领们很是反感和不放心,他们受够元庭为活命才铤而走险起义,终于有了些成就要和一个元庭官员朝夕相处他们情感上和心里上接受不了,尤其是立志推翻元庭和诛杀过多的元兵和元朝官员的他们更接受不了和刘伯温为伍。

刘伯温

三、军中已经有了军军师李善长

刘伯温没来之前李善长一直是朱元璋的头号谋士为朱元璋所倚重,多年的奋斗使其不仅和朱元璋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也和军中众将士形成了牢固的关系。刘伯温被朱元璋以谋士的身份请进应天,加上其才能谋略确实比李善长高,必然会给李善长的地位造成一定的冲击,这也让众多淮西将领心生不满。随着势力的扩大和底盘的增加,以后朱元璋肯定会招收更多类似于刘伯温的文臣武将,那样自己在应天的地位也不是岌岌可危,兔死狗烹的心里让他们更愿意接受李善长的军事地位不受动摇。

正是因为这些才造成刘伯温激情彭拜的演讲下面听众的聊聊响应,不是众将士不知道荣华富贵的重要和刘伯温的才能,只是大家一时在情感上无法接受,从而导致刘伯温初入应天被众将士怠慢。就像我们工作一样,初入公司很容易受到圈子文化的困扰,这本就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坦然处之,慢慢靠自己的努力获得同事们的认可才能融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