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太监回忆录——入宫后我们是怎样“受训”的

太监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关于他们的经历与见闻,从来都是别人替他们写的,很少有自述的资料流传下来。以下是由清宫太监赵荣陞、池焕卿、边法长口述,周春辉笔录的资料,经由笔者再整理,尽可能的还原事实,让更多人了解这段鲜为人知的秘史:

皇帝的宫里,规矩礼法多,我们这些乡下的穷孩子进了宫是要“受训”的。不过那时候上一辈太监“训”我们,并没有一定的谱儿。

我们被送进宫里后,最初是上不了什么场面的,在下边认过师父,跟师父学本事。

先说称呼吧,宫里头的太监把皇帝称作万岁爷或皇上,把太后称作老佛爷,把女主称作老爷子。在外面,老爷子本来是对年老的男人的称呼,可是在宫里,它的用场却不同了。比如对端康皇太妃、敬懿皇太妃,都要把她们称作老爷子。至于太监们彼此的称呼,同辈的互称爷,张的张爷,李的李爷,低一级的把高一级的称作师父。太监们不喜欢人们把他们称作太监,如果你把他们叫作老公,那简直是骂他们八辈祖宗,这一套称呼是要先记住的。

忌圣讳这件事,上年纪的人大概都晓得,在宫里,这更是一件最要紧的事。不单是与万岁爷的名字同音的字不能上口,太后、娘娘、太妃的名字也一样。这些应避的字音是要牢牢记住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小德张,本来他的名字叫春喜,因为隆裕太后的小名叫喜哥,喜字犯了圣讳,小德张就被改名叫恒太了。还有不吉利的话,就是在私下里也不许上口,紫禁城里是不许讲丧气话的。

要学习请安的立法。在宫里,膝盖是不值钱的,可是你不能一跪了事,跪拜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向主子回话、请安,跪的是双腿安,就是两条腿先左后右地跪下去,身子要挺直,摘下帽子,放在身右边。谢恩、谢赏或者万寿节......对主子要三跪九叩,为了表示感激“浩荡的天恩”,有的时候还要把头往地上撞,撞出声音来。这就是俗话说的磕响头。还有单腿安,这是用来对待上司或者品级低一些的人的。日常侍奉主子的太监,虽然不是天天见到主子就磕头,可是俗话说的“站有站样,坐有坐样”,这个样儿也得学习。上了班,无论是站在主子身边或者廊檐下听候吩咐,都得笔直地站在那儿,两只手紧垂在身子的两旁,要像庙里的金童玉女塑像一样,纹丝不动。站久了,脚掌子都站出了毛病,但是也得保住避猫鼠的样儿。这些礼法学不到家,首领太监是不会把你提上去的。

回主子或者顶头上司的话也有一定的规矩,第一要熟练的事上边的吩咐一入耳就得明白,这是不能向上边要求再吩咐一次或者解释的。第二是,要用“嗻”来表示自己领会了吩咐,不能用“嗯”“啊”一类字眼。在这方面显出你的机灵劲儿,才有“出息”呢。

给上边请安,说起来是个俗套子,但是也得学。比如“吉祥”这句话是用在日常问安上,“进得好”使用在饭后的问安上......

当师父的并不是按什么计划来教你,是要你随时注意,随时学的;等到一朝人家看中了你,把你挑上去。比如到御前或者某一个宫里,你还要拜那里的顶头太监作师父,继续学。

比如斟茶、倒水、递东西,不能一下子拿过去就算事。第一,不能捧在你的脑前递,你必须把东西捧在身子前边,同时又得把身侧过去。第二,补鞥呢捧得过低过高,大约的高度是在你的眉心的地方。

又比如主子吸水烟的时候,你得跪在地上,把仙鹤腿水烟袋,用手握紧,小水烟袋你得站着捧在手里,随时装烟,吹纸媒儿。你得掌握好点火的时间,这件事不经过长时间留心观察,是做不好的。那时候清宫里的主子抽水烟、旱烟成了生活中的常事。一般是饭后抽水烟,平时抽旱烟,用不着主子吩咐,到时候得准备好,捧上去。

宫里抽鸦片烟的事是少有的。只有宣统皇帝的皇后抽,侍候烧烟要跪在地上。皇后左边吸四口,在她倒过身子的时候,你的把烟具随着捧过去,再服侍她右边吸四口。当然服侍长了,人也就成了机器,节奏不差,但是在最初,也紧张地够人受的。

服侍上边穿衣服,有专管御衣的司按季节准备。可是直接服侍的人也得记清楚,而且主子的胳膊腿不能随着服侍人的意思动弹,你得迁就他,要让他在穿着的时候一点不感觉别扭。这也得学。

膳房里有荤局、素局、点心局,对哪一宫、哪一个主子每天都有一定的进献样数。传膳声一下,取膳的人不能慌,要按你的号儿从膳房的转动加上往下取,取错了、漏了是不行的。

跟主子到哪一个宫去,或者到什么地方去遛弯儿、散心,除了主子身旁的两名太监,随在左右搀扶之外,其余的人要随在身后,捧着应携带的东西。如果主子坐轿出去,扶轿杆的、随轿的都要走一定的步伐,起轿、落轿、搭帘子也都得小心谨慎。

晚上坐更,白天站班,尽管什么事也没有,也不能擅离职守。如果皇上召见哪位大臣,圣旨传下来,你得准确地往下传,“带某某大臣......”。大臣或王爷被带上来之后,你得放下帘子,赶紧躲开,站到即听不到室内谈话却又能听到主子命令的地方去。

这礼法说起来太多了,够人学的。所幸太监们各司己事,把你分内的事学到家,也就够用了。不过学这些事,要凭自己的心计,师父从不给你讲明要求,也很少指点你,要你自己去琢磨,或者要你私下演习以下。可是师父注意检查你的现实活动,如果你在哪方面做凑了,轻则恨恨地挖苦你一顿,虽然不骂爷爷奶奶,但是够你受的。重则巴掌便上了你的脸,你虽然挨师父打,口里还得说好的,脸也不能往左往右躲。至于出了大错,挨板子、挨禁闭也是常事。

这是我们做太监的头一个阶段必经的路儿。这是把人训练成奴才的经过啊!我们当初受的“训”没有系统,“不正规”,回忆起来也就讲的更不系统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