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惨烈的川军抗日史,共征兵350余万,伤亡达64万,居全国之首!

四川人坚忍叛逆、忠勇刚强的性格,无论是在抗击蒙古入侵,还是在抗战中,都用热血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华章!铁血丹心,可昭日月!

抗日战争爆发后,四川是几个为数不多的未被战祸的省份,如果寻求自保,川军完全可以不去抗日,但在国家、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川军深明大义,各个军阀抛弃个人恩怨和派系攻伐,主动请缨出川抗日!在八年抗战中,川军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几乎所有对日作战的大型战役都有川军的影子。

“卢沟桥事变”后,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立即请缨抗战:“甫澄愿率川军供驱遣抗敌!”不久,在南京召开的国防会议及党政联席会议上,刘湘慷慨陈词:“过去打了十年内战报不出账来,今日有了抗战机会,我不能不尽力报国……四川竭力抗战,所有人力、物力,无一不可贡献国家”。

1937年8月25日,刘湘在四川成都发表了《告川康军民书》,对全省发出了战争总动员:“对日本之侵略暴行,不能不积极抵抗!凡我国人,必须历尽艰辛,从尸山血海中以求得最后之胜利!……四川为国人期望之复兴民族根据地与战时后防重地,山川之险要,人口之众多,物产之丰富,四川7000万人民所应负担之责任,较其他各省尤为重大!”川军各将领纷纷请缨抗战。

9月,川军分三路奉命开赴抗日前线,被国民军事委员会编为第2路预备军,由14个师又2个独立旅组成,共15万人,刘湘任司令,邓锡侯为副司令长官。

9月5日,成都少城公园(现人民公园)人山人海、战旗飘扬。四川省各界人士在此欢送出川抗敌的将士,“此行决心为国雪耻,为民族争光,不成功,便成仁,失地不复,誓不回川!”颇有易水送别之慨!数万军民泪如雨下、掌声如雷。

有北川县农民王者成,赠给出川抗日的儿子王建堂的一面“死”字旗:白布旗正中写了个大大的“死”字,边上写道:“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堪称“岳母刺字”!

10月,国民政府正式命令川军出川,将川军编成第22、23两个集团军,参加抗战。刘湘出征后,川政交由第44军军长王缵绪处理。第20军杨森部是第一支出川抗战的川军,从西南步行至上海,编入薛岳第19兵团,参加了“淞沪会战”,此后无役不从,参加了武汉会战、三次长沙会战,曾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珠影山战斗”中全歼日军独立混成第九旅团山崎大队。川军第26师,是“淞沪会战”中战绩最好的五个师之一,全师四千余官兵,到撤离战场时仅存六百多人,伤亡85%以上。后在枣宜会战中,川军再次成为主力,歼敌4万余日军,而自己也付出了20余万人的惨重代价。第一批出川的400多位团级军官几乎全部牺牲在前线。

“淞沪战役”的广德战场上,川军第23集团军145师中将师长饶国华所部战斗尤为惨烈。饶国华离川时对家里人说:“我此去,为国而战,义无反顾,我万死不辞!”日军发起总攻,倾泻成千上万吨的炮弹、炸弹。饶国华部苦战三昼夜,伤亡惨重,饶国华说:“前人史可法曾说过‘以城为殉’,我誓与广德共存亡!”阵地失守后,饶国华率剩余仅一营人马苦战至弹尽援绝,11月30日晚,饶国华举枪自戕殉国,慷慨成仁,时年44岁。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1938年1月20日,带病作战的刘湘在汉口万国医院去世,时年48岁。刘湘留下了遗嘱:“余此次奉命出川抗日,志在躬赴前敌,为民族争生存,为四川争光荣,以尽军人之天职。不意宿病复发,未竟所愿……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另在一张纸条上写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毛主席发来唁电:“国家失一栋梁,川军失一主帅”,对刘湘作了高度评价。

在1938年3月的“台儿庄战役”中,第22集团军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苦守滕县。日军主力矶谷师团以重炮飞机展开猛攻。王铭章在县城中心指挥残部顽强抵抗,他腹部中弹后踉跄倒地,部下扶他,王铭章叫道:“不要管我,老子死在这里痛快!”日军怪叫着冲来要抓“大俘虏”,遍身血迹的王铭章,挣扎着高呼“杀敌,抗战到底啊!”开枪成仁,守城的官兵仍继续与日军搏斗,除少数突围外,其余皆洒尽了最后一滴血,无一当俘虏。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若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滕县一战,川军以寡敌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敌南下,完成了战斗任务,写出了川军抗战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城中残留官兵,均战至最后,以手榴弹自戕,无一被俘投降。奉命之忠,死事之烈,克以保障徐淮,奠定抗战之基,睢阳之后,一人而已”,“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王铭章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上将。

毛主席挥毫写下挽联哀悼王铭章:“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1938年春,川军将领范绍增(绰号“樊哈儿”)在重庆组建了第88军,开赴第三战区作为总预备队。刘湘病故后,第7战区即被撤销,第22、23集团军先后拔归第2战区、第3战区、第5战区节制。

1939年3月,第88军军长范绍增率部12000人,由南川出发,步行4000余里,到达江西弋阳,编入第3战区战斗序列。后在江西东乡、浙西、宜昌一带同日作战。春节时,老百姓慰问范绍增部。范绍增说:“这回打日本人,不是老百姓帮忙,还是打不赢的;二回我们不把仗打好,老百姓要吐我们口水!”1942年5月28日,范绍增率部击毙日军第十五师团长酒井中将,在日军中引起很大的震动。

川军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1944年5月在豫中会战中,司令部直属队不幸与日军穿插分队遭遇,李家钰当场中弹身亡,成为抗战中殉国川军最高级别的将领,这也是继张自忠战死后第二个战死的集团军司令官。至此,在出川的6名中将中,已有4名壮烈殉国。

八年抗战中,川军先后出兵6个集团军、2个军、1个独立旅,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安庆之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武宁战役、南昌会战、襄樊战役、随枣会战、长沙会战、广德泗安之战、晋南之战、浙赣会战等大小战役28个,一共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共计伤亡64万余人,高居全国之首!其中将官阵亡者有李家钰(蒲江人)、王铭章(新都人)、许国璋(成都人)、饶国华(资阳人)等4人,校官9人,尉官21人。根据《抗战期间各省历年实征壮丁人数统计表》统计,在抗日中,四川总计共征壮丁350余万人,居全国各省之冠,占全国同期实征壮丁总数14050521人的五分之一;并且,四川人民承担了全国百分之四十的税赋,老百姓宁吃观音土,也愿意捐粮抗日!

因此,四川男儿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