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历史:数学强国法兰西

极客数学帮今天来给大家讲一讲有关数学强国法国的数学历史发展。

笛卡尔,费马,帕斯卡,勒让德,拉格朗日,拉普拉斯,蒙日,傅立叶,柯西,伽罗瓦,埃尔米特,庞加莱等等,都是法国数学家,法国在近代历史中涌现了一大批颇有建树的数学家。法国作为一个数学强国,是什么让法国在十七十八世纪涌现出了这么多的数学家,我们一起来看看。

法国之所以成为数学强国,可以归纳为四个字——体制问题,在十七十八世纪当中,有以下几点影响了整个法国数学的发展。

一、伟大学者马兰·梅森

马兰·梅森,法国数学家,少时毕业于耶稣会学校,是笛卡尔的同校大学长,在笛卡尔隐居的日子里,只有梅森定期与后者保持通信联系。梅森才华横溢,性格上也平易近人,他不是最杰出的学者,却与整个欧洲的科学家都建立起联系,如同同一时期作为英国皇家学会前身的英国的无形学院,在梅森身边也聚拢起一批学者,定期在他的寓所讨论科学问题。这个围绕着梅森聚拢而来的科学家沙龙聚会,后来被称作梅森学院,是当时整个欧洲的学术交流中心。

来自荷兰外交世家的、后来的光学大宗师、官富二代惠更斯,即是在青年时代,由自己的外交官父亲介绍,先师从笛卡尔,又通过书信交流成为梅森的弟子。当时名噪一时的神童帕斯卡年仅十四岁,已经显出了非凡的数学天分。梅森把他接纳进梅森学院,鼓励帕斯卡在托里拆利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后来帕斯卡提出了帕斯卡定律。

梅森的另一位朋友费马,与帕斯卡同时开拓了概率论这一数学分支,被后世誉为最杰出的业余数学家,即使是不懂数学的人,也多少听过费马定理。梅森去世在1648年,他的遗产中留下与欧洲多达78位学者的珍贵信函,对各个科学领域均有涉猎,其中包括费马、伽利略、托里拆利、笛卡尔、惠更斯。而他留下的最珍贵的遗产,梅森学院,后来成为了巴黎皇家科学院的前身。

二、君主路易十四

法国处于年轻的路易十四治下。这位后来以“太阳王”名垂于世的君主刚刚迎来了自己的亲政,决定建设一所官方科学院来推动法国科学的发展。这座学院后来被正式定名巴黎皇家科学院,路易十四提供了丰富的赞助,来免除科学家的后顾之忧。

他的得力干将柯尔贝尔,这位平日精打细算的财务大臣,此刻开始以简单粗暴大笔撒钱的手段迅速聚拢起一批杰出的学者。他以梅森学院的法国科学家为班底,又挖来外国的优秀人才。巴黎科学院在强大的财政支持及惠更斯-卡西尼双核心的支撑下,借助行政力量,强势崛起,成为欧洲大陆的学术中心。巴黎迅速建立起一套挖掘人才、教育人才的长效机制,整个欧洲大陆的知名学者云集于此,久居他乡的异国学者,也可以以通讯院士的身份与巴黎取得联系。

腓特烈大帝去世后,巴黎科学院又从东面的竞争对手柏林科学院挖来年近半百的拉格朗日,在化学家、氧气命名人拉瓦锡的寓所沙龙里,拉格朗日和拉普拉斯均是座上嘉宾。 集结了达朗贝尔、拉普拉斯、拉格朗日三大数学巨头,进一步巩固了巴黎科学院的学术地位。而后面两位也为整个法国学界在大革命后依然留存了宝贵的火种。

三、军事天才拿破仑

1789年,法国大革命正式爆发。 革命狂潮迅速涌动,恐怖统治的阴影笼罩了学界,巴黎皇家科学院被看作是旧有王室的势力残余,在1793年横遭解散,倒在了建院的第127个年头。 很多担任公职的科学家都命丧囹圄,其中的拉瓦锡和学院秘书孔多塞,分别死在革命党人的断头台上和监狱里。法兰西原本已经夺取了整个文明世界的学术中心地位,却在革命之中自废武功,摇摇欲坠。

直至1799年,拉普拉斯当年在陆军学院的学生、军事天才拿破仑终于羽翼丰满,成为法兰西的新主,法国的局势终于得以平定。随后科学院复建改组为法兰西科学院,直至今日再没断绝。 法国科学院的重建重新聚拢起硕果仅存的人才,拉普拉斯和拉格朗日本非贵族出身,在大革命期间卖力地帮助革命军制造枪炮弹药,得以平稳躲过断头的风险。政权更迭之下,拉普拉斯靠着圆滑的政治手腕屹立不倒,屡获荣升。1796年科学院复建,他就任副院长,又在次年升为院长。

四、巴黎皇家科学院

巴黎皇家科学院的前身是梅森学院,梅森学院是上文中提到的由著名学者马兰·梅森建立的。这在上文中有所提到。巴黎皇家科学院 不计出身、只唯学术,几乎名噪一时的大师均被网罗帐下。百科全书派首脑达朗贝尔,只是出身低微的私生子,由于在学界颇有小成,二十四岁即被提拔为数学部副院士,并逐渐在巴黎科学院取得一席之地。

靠着先进的制度、完善的机构、优秀的教师,把一代优秀的学子培养成一代杰出学者,集结了那个时代的众多数学大家。就是这样,法国发展成了一个数学大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