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三国十大谋士排名,司马懿只能排到第四名

三国是一个将星云集的时代,同时也是智妖云集的时期。相信所有人都是从《三国演义》开始爱上三国这段历史。无论是诸葛亮,司马懿这些经典的老对手,还是到近阶段被三国爱好者们开始追捧的郭嘉,荀文若等人,都为我们后人带来了一段不可磨灭的伟大历史。

曹操、刘备、孙权之所以能削平群雄三分天下,当然有赖于他们的自身素质。其中,收揽人才,善用谋士,可以说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盘点三国十大谋士排名:

第一名:郭嘉

曹操早期军事智囊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战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为其大局观出色,在对于作战目标的选择和作战时期的把握上经常有精辟独到的成功建议。在曹操彻底粉碎袁绍,吕布等几个实力强大的军阀,成就北方制霸的过程中谋功至伟。郭嘉达于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赏也被传为佳话。

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乌丸清剿袁势余患后,笃疾而夭,年仅三十八岁。

依据是:

1、战袁绍。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他一连举出十条理由,以证明“公有十胜,绍有十败。”郭嘉的分析很具说服力,为曹操战胜袁绍平定中原奠定了思想基础,从而解除了曹操在打败袁绍这件事上的顾虑,鼓舞了曹操统一天下的决心。更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同时,郭嘉也正式确立了自己在曹操军事智能团中的核心地位。

2、征吕布。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征讨吕布。 在曹操的战前会议上,郭嘉先陈述了要先打吕布,荀攸也表达了先打吕布和袁术这两个人。并表示赞同郭奉孝的观点,先征吕布。 后曹军三战三捷,吕布败退下邳,坚守不出。曹军久攻不下,将士疲惫。郭嘉再次首先献计,乘胜攻击。曹军攻入下邳,吕布被围在白门楼,被迫投降。此役,曹操歼灭了劲敌吕布,为扫灭袁绍等割据势力,完成统一北方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3、攻邺城。在曹操围攻邺城时,郭嘉对曹操说:“多辟青、冀、幽、并名士以为掾属,使人心归附”(《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曹操为安抚地方,采纳了郭嘉的建议,稳定了统治。冀州平定,郭嘉因功被封为洧阳亭侯。

4、远征乌桓。 郭嘉献计策说:“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三国志 魏书 郭嘉传》)。后来,这一战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曹操依计而行,亲率轻骑兵,昼夜兼程,疾速行军。在白狼山歼灭乌桓主力和袁尚、袁熙残余势力。

建安十二年(207年)。这是个特殊的年份,两位重量级谋臣郭嘉和诸葛亮擦肩而过,郭嘉撒手离去,诸葛亮正式出山。

注:曹操在遭遇如此大败和大难后,首先想到郭嘉,可见郭嘉是曹操心中的第一谋士。

第二名: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安徽庐江舒县人 。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小编注:严格意义上讲周瑜不能算作谋士,而是一名著名的军事家,一名军事家如果没有出色的谋略是成为不了一名出色的军事家的,还因为周瑜实在太牛了,文武双全、英俊潇洒,小编不得不把周瑜列入三国十大谋士之列,并高居第二位。

依据是:

1、赤壁之战。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一举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政治局势。一战耀古今,一场名垂千古的经典战役,中国历史上少见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打得曹操几乎全军覆没。周瑜也一战成名。

面对强敌曹操的20万大军,周瑜居然靠区区三万军队,再加上凭借出色完美的谋略、治军、用人、临阵指挥等等综合军事能力,将不可一世、意欲统一中国的曹操打得是全军覆没、丢盔弃甲,可谓狼狈至极。只有周瑜这么优秀的、军事素质全面的天才军事家,才有了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

交战双方真实兵力:

曹操方面,《三国志·吴主传》注引的《江表传》里记载曹操赤壁之战之前有给孙权一封书信,信中称曹军有八十万, 《周瑜传》中记载曹操占据荆州后,得到水、陆军数十万,具体数目不详。 周瑜在对孙权将曹操的兵力估到二十多万。 孙吴鼓吹曲《伐乌林》则记载曹操“舟车十万”。 所以,曹操大约有二十万人。吴蜀联军方面,孙权调给周瑜兵马三万。加上诸葛亮在劝说孙权抗曹时说刘备有兵马二万人。 所以,孙刘联军最多五万人。因此,赤壁之战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实力悬殊的战争。

火烧赤壁,东南风是关键。借东风可不是《三国演义》中所说的诸葛亮借的。历史上,是周瑜借的东南风,周瑜竟然在冬季捕捉到东南风的机会,这不是天助周瑜,而是周瑜已经预测到了,这说明周瑜还是一名非常高明地天文学家和气象学家。

赤壁之战,曹操可是基本把能带的谋士和武将都带来了。曹操的智囊团中,荀彧、郭嘉、程昱、贾诩、荀攸五大谋士都可以称之为“算无遗策”,郭嘉由于已经在赤壁战前去世,但其他四人在赤壁之战中除前期为曹操提了一些好的建议外,在曹操没有采纳后,在战争开始后,历史记载就没有再提过什么好的计策。这么一大群高明的谋士在周瑜面前都输的是一塌糊涂。这也导致了曹操输的是仰天长叹,直叫郭嘉。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慨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2、辅佐三孙,为孙权权衡天下。周瑜与孙坚很早就有缘,孙坚死后,周瑜率兵迎接孙策,孙策从此感到有了希望,孙策与周瑜同娶大小乔是三国佳话。孙策之后,周瑜成为孙权最坚定的支持者。官渡之战后,曹操令孙权将儿子送到他那里作为人质,其他大臣不敢表态,只有周瑜坚决反对,在房中给孙权权衡天下,道出能够与曹操抗衡的道理,是为“房中对”,这才让孙权下定决心对抗曹操。周瑜的《房中对》可以媲美诸葛亮的《隆中对》。可见,周瑜不仅是一名战术大家,还是一名运筹帷幄的战略大家。

3、为孙权举荐了大量人才。孙权最终成为三国的一方重要力量,根本原因是周瑜举荐了一批核心人才,主要有三个,一是鲁肃,二是吕蒙,三是陆逊,这三人在吴国那是通天之才,其能力不在周瑜之下,而且最终证明了这三人是孙吴政权雄立天下的核心。

其实,周瑜仅凭赤壁之战中表现的谋略,就可在三国众谋士中笑傲群雄了。只是,周瑜去世太早,没有更多地展示自己的军事才能。真是天妒英才呀!

因此,小编就可将周瑜排在三国十大谋士第二位。

三国十大谋士,第一名郭嘉活了38岁,第二名周瑜活了36岁。老天真是天妒英才呀!小编也无语了。

第三名:贾诩

贾诩,三国时魏国大臣。字文和,武威女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善用计谋,先在郭汜帐中任谋士,后又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在宛城用他的计策打败了曹操,张绣兵败后他则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都用他的奇计。曹丕称帝后,官封太尉、魏寿亭侯。死时七十七岁。

依据是:

1、献计张绣,差点杀了曹操。当年贾诩在张绣门下,曹操在穰城大败张绣与刘表联军,然后撤退,张绣要追击,贾诩认为不可,张绣不听被击败,但这时,贾诩要张绣再度出击,张绣终于听了,打败了曹操,这一经典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兵家经典。

2、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3、离间马韩,助曹操取得关中。北方军阀中,马超和韩遂据关中,成为北方重要军阀,马超与韩遂和曹操多次交战,互有胜负,马超自知难以抗争曹操,提议划分边界,贾诩献计曹操,假意同意,离间马超和韩遂,使他们内乱,最终取得大胜,除了后患,稳定了北方。

另外,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曹丕曾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

遗憾:贾诩其实是深谋远虑之人,其才能不在任何谋士之下,可惜早年为董卓谋,后为李傕、郭汜谋,再后为张绣谋,所以,最终投奔曹操之后的贾诩一生小心谨慎,虽然成为赤壁之战唯一献计之谋士,但其光辉已被遮掩。后来,曹丕曹植之争,贾诩虽然支持曹丕,但不参与其中,而且也令后代不与政治挂勾,不参与权贵斗争,闭门自守,最终位列三公,实为不易。

第四名:司马懿

司马懿,生于公元一七九年,死于公元二五一年,三国时魏国大将。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熟悉兵法,多智谋,善于玩弄权术。曾多次出师与诸葛亮斗兵法。曹芳任皇帝时,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遗诏辅政,后乘曹爽出城游猎时,发动政变,杀了曹爽,代为丞相,封晋王,执掌国政。死后被孙子司马炎追尊为晋宜帝。

依据是:

1、抵御蜀北伐。诸葛亮六次北伐,几乎没有一次成功,最大的对手就是司马懿,可以说诸葛亮最终没有实现伟业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有强大的敌人司马懿。虽然《三国演义》将诸葛亮神化,但都摆脱不了诸葛亮六次北伐皆失败的事实。 司马懿可谓诸葛亮的最大苦主。

2、是曹操之后曹魏政权最大的谋略者。当年关羽北伐,曹操要迁都,司马懿劝说其稳定军心,等待时机,后关羽果然被吕蒙所杀,曹操之后,曹丕即位,这个时候的曹魏政权,最大谋略者就只有司马懿,辅政平乱,事事都离不开他,司马懿渐渐成为曹魏政权的核心人物。

司马懿或许是所有谋士中最无遗憾的人,从他身上我们也看到了所谓谋士的终极野心,虽然司马懿最终称臣,但他的后代司马昭和司马炎完成了取代曹魏统一天下的野心。所以,司马懿虽然排名第十,但与第五的荀彧相比其实或许更成功,荀彧当年举荐司马懿,而且司马懿虽然最初表现并不明显,但他最终获得的巨大成功或许非荀彧为料。

第五名:田丰

袁绍谋士很多,脑子比较清醒的还要算田丰。料死如神。

田丰,冀州巨鹿人,博览多识,权略多奇,曾在朝中任侍御史,因不满宦官专权,弃官归家。袁紹起兵讨伐董卓,应其邀请,出任别驾,以图匡救王室之志。后袁绍用田丰谋略,消灭公孙瓒,平定河北,虎据四州。田丰曾劝袁绍早日图许,奉迎天子,占据政治上的主动,袁绍不能从。建安四年,曹袁争霸,田丰亦提出稳打稳扎的持久战略,袁绍执意南征而不纳,但在曹操东击刘备时,却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田丰的奇袭许都之计,错失良机。官渡之战,田丰再议据险固守,分兵抄掠的疲敌策略,乃至强谏,被袁绍以为沮众,械系牢狱。建安五年,袁绍官渡战败,因羞见田丰而将其杀害。

第六名:诸葛亮

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

诸葛亮,生于公元一八一年,死于公元二三四年。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琅琊郡(今山东省沂南)人,号“卧龙 ”先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幼年丧父母,随叔父生活。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被刘备三顾茅芦的诚意感动,出任刘备军师,并帮助刘备占领荆州、益州、汉中,是赤壁大战的主要指挥者之一。刘备在成都称帝后任他为丞相,刘禅继位后封为武乡侯,任益州牧,领军平定南蛮,七擒孟获,并北伐曹操,一生打了无数胜仗。制造“连弩”武器,以及能在山地运输粮草的 “木牛流马”。建兴十二年在与司马懿军相拒时,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南)军中,葬于定军山(今陕西省汉中勉县定军山)。

第七名:陆逊

陆逊,生于公元一八三年,死于公元二五四年,吴国著名儒将。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熟知兵法,胸有城府,有雄才大略,人称江南奇才。吕蒙奇袭荆州之计,便是出自于陆逊。公元二二二年,刘备伐吴,陆逊受命于危难之时,用火烧大败刘备于虎亭,又用计大败曹休,官至丞相。孙权废太子,屡次进京相劝,孙权不听,忧愤而死。

第八名:荀彧

“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三国志。中期曹操几乎言听计从。

荀彧,生于公元一六三年,死于公元二一二年。字文若,荀攸的侄子。先为袁绍谋士,后投效曹操,参与军国决策,贡献颇大。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被曹操忌恨,自杀身亡。

第九名:庞统

出师未捷身先死

庞统,生于公元一七九年,死于公元二一四年,刘备谋士。字士元,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外号“凤雏”先生,与诸葛亮齐名。刘备领荆州时,任庞统为耒阳县令,在县官位上不理县事,后经诸葛亮、鲁肃再三推荐,被刘备任为副军师中良将。在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与刘备进取川中时,在卉县(今四川省广汉北)落凤坡被刘璋手下名将张任用伏兵乱箭射死,死后追爵为关内侯。

第十名:徐庶

徐庶,字元直,颍州(今河南许昌)人。天下奇才,早年与诸葛亮,庞统同为好友。曾投刘表,后投刘备任军师,帮助刘备接连打败了曹操。后曹操的另一谋士程昱用计骗徐庶投靠曹操,徐庶因老母被曹操所骗自杀,

而痛恨曹操,终生没有为曹操设一条计策。徐庶临别刘备时,推荐了诸葛亮。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