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八旗骑兵最后悲歌,僧格林沁是晚清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吗?

清朝后期,英法等国入侵,南方太平天国动乱,内忧外患。僧格林沁是清廷倚重的大将,善于治军,统帅着满清最后一支精锐骑兵。

僧格林沁是蒙古科尔沁旗人,贵族出身,善骑射,颇得道光、咸丰两帝宠信。同治四年(1865年)在清剿捻军的过程中,僧格林沁在菏泽高楼寨中捻军伏击战死。

此后,满清再无能带兵打仗的满蒙将领,只能依靠曾国藩,李鸿章等湘军淮军汉族将领。

那么,僧格林沁真的是晚清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吗?

僧格林沁小时候因家境贫寒,曾经为富人放牧。

14岁时候,由于博尔济吉特氏血统,僧格林沁被选定为科尔沁左翼后旗郡王嗣子,就任郡王,成为满清重臣。接下来他的路实在太顺了,奉命御前行走,赏戴三眼花翎,15岁赏黄马褂。在以后的很多年里,满八旗,蒙八旗统领职务不断变换,俨然成了晚清中流砥柱。

太平天国北伐,攻入京畿重地,僧格林沁两年时间百战,擒林凤祥、李开芳等太平天国的名将,全部歼灭太平军,因此威名震于海内。

然而,这位名将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圆明园也因此毁于一旦。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是大沽口保卫战,僧格林沁袭击英法舰队,取得了一定战果。

此后,英法联军曾派遣39人的谈判队伍到清廷谈判。但以僧格林沁为主的满人狂妄自大,将使团关进圆明园,肆意侮辱折磨来使,草菅人命。在英法的强烈要求下,清政府才释放了幸存的被折磨得没人样的19人。

由此英法派出联军入侵,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僧格林沁指挥八里桥对英法联军之战,成为近代蒙古骑兵的耻辱之战。

英法联军总数8000人,而清军总数2.5万,其中骑兵8000左右。

战争的结果,像一场屠杀,一批批骑兵冲锋,被英法的大炮和密集枪阵打倒。最终英法仅伤亡1000人,而清军全军覆没。

僧格林沁最后辉煌是清剿捻军,皇帝赏亲王爵,世袭罔替,节制调遣直、鲁、豫、鄂、皖五省兵马,相当于五省兵马总司令。

开始的时候僧格林沁取得一定战果,多次打败捻军。

捻军首领张宗禹等改变战略,提出“我们要在奔跑中打垮清妖。”他们采取打圈圈战,大踏步地退却;有时趁敌不备。突然来个回马枪;也有时,在一个地区打转转,又乘着对手疲倦,忽而攻之。(很像毛泽东的游击战法)

僧格林沁少年就得志,小时候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只是继承了蒙古人的骑射传统,这一切造就了他莽汉性格。

追剿不到捻军主力,他暴跳如雷,率军数十日不离马鞍,“手疲不能举缰索,以布带束腕,系肩上驭马”,孤军深入,对捻军穷追不舍。

1865年5月17日,捻军在山东菏泽城西高楼寨设下埋伏,僧格林沁在此中埋伏而死。

感叹僧格林沁的死实在是咎由自取,身为五省兵马总司令,他身先士卒值得称道,然而轻举妄动,中了埋伏,功败垂成。

僧格林沁死后,满清八旗再也不能作为一支军事力量,而仅仅成了世袭特权和贵族摆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