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评:晚年康熙聪明绝顶,为什么治理不好国家?

前一篇康熙皇帝的帝王之术,无处不在,令人细思极恐,我们说了康熙无所不在的帝王之术,天下和朝廷尽在老皇帝手中,太子党和阿哥党都是他手中的棋子,所有《雍正王朝》前期发生的故事,无论是江南筹款,还是清理国库,宰白鸭,巡行热河,废立太子,本质上都是其为了君主集权,遴选接班人,所设的一个个局。

然而,问题来了,如此聪明绝顶,智慧无穷,还被某些人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为什么会在其晚年,治理不好朝政?尽管其权力斗争一次次都取得了胜利,可为什么国家却越来越糟糕?

八王逼宫的时候,康熙最贴身的秘书张廷玉,一语道破了康熙晚年的困境:各地闹灾荒,国库里却拿不出赈灾的银子;吏治败坏,整顿却马上会危及国本;西北少数民族屡屡犯边,朝廷却无将可用无粮可派无饷可用。

以成败论英雄,早年的康熙的确有两把刷子,可晚年也不过如此。

是什么原因,让局面如此不堪,连康熙这样的智慧老人也束手无策?

张廷玉的解释是,诸皇子忙着夺嫡斗争,朝局纷乱复杂,令老年康熙皇帝忙不过来。这样的解释,在清朝当然是无比地政治正确,可在我们今天看来,不过是给老皇帝圆脸罢了。

九王夺嫡的局面是谁造成的?老年康熙是忙不过来,还是根本不想整顿吏治?

不错,九王夺嫡,表面上责任在九个争夺皇位的皇子,实质上老皇帝康熙才是始作俑者,开始不预防,中间不阻止,最后还利用儿子之间的争斗,加强自己的皇权,老康熙对这件事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样一对比,你就明白,雍正毒死弘时,作为父亲很残忍,作为皇帝却是负责任的。

至于因为年老,就没有精力刷新吏治,就更是说不过去。看看他热河狩猎,江南巡视的劲头,哪里有丝毫精力不济的样子?说到底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想安享晚年,不想再折腾了。

这是所有老年皇帝的共同特性,而且越聪明就越明显。比如汉武帝,唐玄宗,宋仁宗,明世宗,明神宗,清高宗,慈禧,个个长寿又聪明,但越老越自私,为了自己的享受,只关心权柄,而对天下生民少了早年那种负责任的态度。

善于揣测圣意的皇子大臣,无不对老皇帝抱以纵容态度,报喜不报忧,瞒着哄着,只求混日子,朝政能不出问题吗?长此以往,出现吏治败坏,天下纷乱的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他们死后,所在王朝无不急转直下,如果没有中兴之主继任来力挽狂澜,灭亡也并不久远。

老皇帝越是英明,神武,不可质疑,不能否定,灭亡的时间也就越快。

聪明并不是成为政治家的必备素质,许多好皇帝并不聪明,甚至有些笨拙,但他们勤勉,负责任,能够体谅天下生民之心,照样名垂青史。

雍正即位那晚,邬先生的那番话可谓深刻。搞阴谋诡计,用邬先生这种谋士是没问题的,但要治国平天下,还得光明正大,用张廷玉马齐那样的谋国重臣。毕竟,阴谋家和政治家不能画等号,许多人搞阴谋诡计有一套,但治国理政却并不在行。

专制体制下,皇帝一旦沾染阴谋诡计,就不可自拔,因为靠阴谋诡计实现目标,往往比光明正大实现目标的效率高,成果大,还特别有利于皇帝本人。所以老康熙在尝到甜头之后,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所谓帝王之术,将所有人都玩弄于股掌之中,并以为那是治国的不二法门。

老康熙也很郁闷,为什么我这么聪明,什么都能办到,却还是治理不好国家呢?

从将接班人定为雍正这件事情上看,老康熙最终还是想通了这个问题,原来治国理政,和帝王之术完全是两码事。帝王之术可以确保你当权,但真正治国,还得走正道行正事,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利国利民的好政策落到实处才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