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扯淡碑”,到底是穿越者的自嘲,还是崇祯的真正归处?

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的一个摘星台公园内,至今仍然可以见到一块被玻璃罩保护着的石碑,虽然经过多年的风吹日晒,这块石碑上的字已经有些模糊了,而且碑的最底部也有了一小块断裂之处,但时光流逝,它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战争、拆迁、破坏,仍旧完好无损的屹立着,即便它原本在的地方于上世纪60年代修建农机公司,它都没有被推到,不知为何,人们保留了它,让它能够安安静静的站在农机公司的大院中,尽管那时候许多古代建筑或物品都遭到了粗暴的对待。改革开放以后,拥有历史底蕴的石碑成了炙手可热的文物,它被请进了摘星台公园,又得到了精心的修复和保护,成了游客们前来观赏的摆设。

而这块石碑坎坷的经历,大约也跟它的碑文有关,说起来,了解了它一路走来的过程,再看碑文,很是有些感慨。哦,对了,这块碑叫做“扯淡碑”,这个名字正是来源于石碑上镌刻的内容。

“扯淡碑”的正反两面都刻有文字,正面碑首横刻着四个大字“再不来了”,下面是异常醒目的“扯淡”二字,也因此这石碑有了“扯淡碑”的名字,碑正中竖刻“泰极仙翁脱骨处”,碑文写着“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访道云蒙修真。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翁生不言寿,或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四空门人清,琴棋书画,抱病老人立”。背面碑首则刻着“碑阴”二字,正中竖刻“为善最乐”,两侧刻有一联,右为“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左为“有人问我修行法,只在虚灵自然间”。

这块原本没什么特别的石碑,却因为“扯淡”、“再不来了”这样的内容平添了不少神秘之感,再加上墓碑明明记载了一个人的生平,却藏头藏尾,既没有刻碑时间,也没有碑主人的名字,让这块碑的来历扑所迷离,也引得后人猜测不断。

碑中提到的“明末甲申”应该就是指甲申年公元1644年,这一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被逼无奈,自缢在煤山之上,明朝也就此灭亡了,而这一事件历史上又称“甲申之变”。至于碑主人自称“水木氏”,以拆字法看,他应该姓“沐”,那这段碑文写的就是,燕人沐氏,于公元1644年来到淇县云蒙山修真,我的事迹已被载入了甲申年的史料之中,我不敢再多说了。我不喜欢提起自己的年龄,有人说我活了一十有二纪,我说,是的。这里解释一下,古代的“一纪”就相当于12年,《国语·晋语四》记载,“文公在狄十二年,狐偃曰‘蓄力一纪,可以远矣’”,也就是说有人告诉沐氏老人他活了144岁。碑文再往下的意思,大概是沐氏老人四大皆空,每日和琴棋书画为伴,在自己抱病之时,刻下了这块碑。而石碑背面的左右两联,就是说碑主人此生问心无愧,至于修行的方法嘛,没什么特别的,就在自然之间。

看起来洒脱脱的一段自白,却因为自称事迹已录入史册,且不敢说出自己的姓名,兼之老人活了144岁这样的描述,使得这位沐氏老人的身份引人遐思,后世之人根据碑文的蛛丝马迹猜测了种种可能,而这些可能又有意无意反过来增添了石碑的神秘,以至于笼罩在“扯淡碑”上的迷雾,毫无减少,反而越来越浓重了。

但世人对石碑主人的身份猜想,说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推断一,沐氏老人是崇祯皇帝,有说崇祯皇帝上吊而死不过是假象,实际上他逃到河南淇县云蒙山,最后死在了这个地方。这个说法倒跟老人不敢提起自己的名字吻合了,毕竟当时已是满清的天下,崇祯皇帝的身份肯定是说不得的。不过《明季北略》记载,1644年3月21日,崇祯帝的尸体被发现,李自成还将他和皇后的尸棺摆在东华门示众,就不知道崇祯帝假死出逃有没有什么依据可考了。

推断二,沐氏老人是明朝的某个大臣。甲申之变后,沐氏逃到云蒙山隐居修道,原本可能还抱着东山再起的念头,但后来清军入关,眼见着满清统治逐渐趋于稳定,沐氏意识到要想光复明朝是不太可能了,所以他尽管活了144岁,仍未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在死前发出绝望的悲鸣“扯淡”!这个沐氏应该是个北方人,毕竟“扯淡”一词多为北方方言。

推断三,不管这沐氏的身份是啥,总之他很有可能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这种说法就比较神奇了,可能是觉得“扯淡”二字太过口语化,不像古人说话作文的习惯,反倒很像一个现代人的口气,再加上“扯淡”的头上还有“不再来了”四个字,就好像一个穿越者回到古代,却很讨厌那种争名夺利的生活,离开时仰天大呼“老子再也不来了”一样。但“扯淡”两字在明清时期还挺常用的,连《儒林外史》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明朝文人沈德符的笔记《万历野获编》,记录了明朝初年到万历末年的各种制度、大事、趣闻、典故等,其中也有“扯淡”的说法,可见这也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另外,“不再来了”四个字是不是也能理解为沐氏对人世间失望,再不想转世为人的意思呢?

总之,不管人们如何猜测这块“扯淡碑”,它倒是始终安静矗立在一边,冷眼旁观着一切,石碑里的沐氏老人,估计也是看遍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才有了大梦一场空的“扯淡”想法,不如就不要执着了,放下也是一种获得。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