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只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我亦只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欧阳修,号醉翁,在他被政治对手攻击,贬谪出京后,他是如何治理他的贬谪领地,并收获人心的呢?我们来看看他在贬谪地的行踪就知道他的执政能力以及为何号“醉翁”的了。

当他被贬谪到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做太守后,他非但没有一蹶不振,反而依旧保持轻松慵懒的态度。他为政“宽简”,让自己和老百姓都过得很轻松。就是在这样的执政方针下,滁州被治理得井井有条,欣欣向荣。与此同时,他还利用游山玩水的机会,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

欧阳修喜好饮酒,在他的诗文中亦有不少关于酒的描写。在一首《渔家傲》中,欧阳修以采莲姑娘用荷叶当杯,划船饮酒为题,写尽了酒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好。

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每年夏天,都携客人到平山堂中,派人采来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传,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时,就饮酒一杯。晚年的欧阳修,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陶醉其间,怡然自乐。可见,欧阳修一生都酷爱饮酒。

在贬谪地做太守时,欧阳修对饮酒、游山的爱好不减当年,经常带着吏民一起出去游玩。饿了,他就和吏民在山中野餐;醉了,他就迷迷糊糊地看着大家玩乐。据说,《醉翁亭记》的开头原本花了好多笔墨,描绘滁州四周的山。后来,在游玩微醺后,这些描写被欧阳修改成了“环滁皆山也”五个字,简练中见隽永,微醺后的妙笔,使文字成为散文史上的名句。

醉时能与民同乐,醒后能用当世一流的文笔把游玩的过程记录下来。守旧派的压制,并没影响“醉翁”的好心情。

后来,欧阳修又做了颍州(今安徽阜阳)太守。在颍州,他照样寄情诗酒,自认为过得比在洛阳丝毫不差。后来要告别颍州时,他怕送别的吏民伤心过度,写诗安慰他们说:“我亦只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此时,亦不改诗人酒徒的乐天本性。

欧阳修就是以这样一种看似无为,实则有为的“宽简”执政方式,让他管辖领地的百姓,安居乐业,轻松愉悦。

后来,欧阳修的官位越来越高,他写过的诗词也在社会上越来越流行。传说,颍州有一位歌妓会唱欧阳修所有的词。

有一次,欧阳修出使辽国,辽国的接待官员请来当地一位歌妓助兴,嘱咐她好好款待欧阳大人。歌妓只是答应,并不多说话,大家还以为她毕竟是边远地方的歌妓,什么都不懂。谁知,席间这个歌妓一开口,唱的竟全是欧阳修的词。由此可见,欧阳修的词在当时的影响之大了。

欧阳修先任滁州太守等地的地方官,后来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他为政“不见治迹,不求声誉”(见《宋史·欧阳修传》),而是注重从百姓实际考虑,顺应百姓的愿望和要求,宽简施治,因此深受世人称赞。 欧阳修先后治理过数郡,从不显露政绩,不追求个人声誉,对待百姓宽松简约,而不随意骚扰干涉百姓的正常生活,所以他所到过的地方百姓都非常随便自然,没有任何拘束不安的感觉。

在理政治国上,我国古代很早就形成了“宽”与“猛”两种方法。孔子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可见,“宽”“猛”二法的选择并不是绝对的,而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宜宽则宽,宜猛则猛。欧阳修所处的北宋社会,正是承平安定时期,百姓都希望能生活稳定,安居乐业,实行宽简政治,确是顺乎民意,识时务之举。在对宽简的具体理解上,欧阳修认为要宽而不纵容,简而不粗略,并不局限于教条化的认识,表现出深刻辩证的思想。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欧阳修善从实际出发、讲求实际的为政作风。由此可见,欧阳修不仅是北宋的文化旗手,还是一个善于治国理政的政治家。

(本篇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