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为搏美姬褒姒一笑,真搞了一出“烽火戏诸侯”吗?

对于夏商周三朝的灭亡,历史上曾有文人归结为是“红颜败国”:夏亡于末喜,商亡于妲己,周亡于褒姒。关于褒姒亡西周的故事,为现代人所熟知的是典故“烽火戏诸侯”。不过,对于这个广为人知的故事真假,历来是有争议的。

1、“烽火戏诸侯”的漏洞在哪里

《吕氏春秋》、《史记》、《烈女传》是较系统记载“烽火戏诸侯”故事的。因为周幽王宠姬褒姒不笑,周幽王大伤脑筋,最终用点燃烽火,各诸侯紧急勤王,却发现是假情报,于是乱哄哄聚集在城下,狼狈不堪。褒姒见状,终于笑了……

褒姒见状,终于笑了

西周都城是镐京,各诸侯国遍布黄河流域。烽火点燃,各诸侯离镐京远近不同,不会同日到达,并聚在城下乱成一团。诸侯行军会有斥候前哨,断不会到都城后才发现没有敌情。甚至对于西周有没有烽火台也有人怀疑:为抗击匈奴,汉朝才开始设置烽火台。

2、这是谁编出来的故事

“烽火戏诸侯”为人所熟知是源自《吕氏春秋》:西周都城临近胡地,周天子与诸侯要约:建高台在王道,台上设置大鼓,如胡戎侵犯,击鼓相传,诸侯起而来相救。而周幽王为搏褒姒一笑,击鼓而诸侯兵至……没错!吕不韦的门客说是“击鼓戏诸侯”。

这是不是间接承认了,秦国时尚没有烽火狼烟的军事传递?《史记》则完整讲述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幽王“数举烽火”。而之后刘向编撰的《烈女传》延续了司马迁的说法,周幽王“数举烽火”,同时说周幽王“烽燧大鼓”,烧烽火、击大鼓都干过。

烽火戏诸侯

3、为什么要编这样的故事

“烽火戏诸侯”而亡国,其实比较符合后世文人所说的“红颜败国”。主旨是提醒国君不要沉湎于声色之中,要远离祸水,远小人,亲贤臣,如此才能治理好国家。当然,这是编这样故事的核心思想。但是,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周幽王之死,其实是与申侯密切相关,正是申侯联合鄫国、犬戎攻打周幽王,导致西周的灭亡。随后继位东周首任天子的周平王,是申侯等大臣拥立的,而且周平王的母亲正是申侯的女儿。为掩盖申侯弑主之举,编出这样的故事用以说明周幽王实在该死。

4、真相到底是什么

“烽火戏诸侯”真相是这样的:申国是夏朝诸侯国,炎帝后裔,侯爵,世称申侯。因为源出姜姓,得到周天子信任,被委任守护边境的重任。周幽王娶申侯女为王后,宠爱美女褒姒后,就废掉申后、太子宜臼(后来的周平王),改立褒姒所生的伯服为太子。

申侯只好举废长立幼大旗

申侯外戚地位被褒氏族人取代,申侯只好举废长立幼大旗,联合鄫国、犬戎攻打周幽王。各诸侯不满周幽王不遵周礼,不来救驾,西周灭亡。申侯同鲁侯、许侯拥立周平王,为酬谢申侯援立之功,申侯的小儿子封在屠原(今陕西)。

《竹书纪年》对于上述历史真相的记述更加直白:

从热衷于巡游的周穆王起,西周国库日渐空虚,周幽王继位后不断增加异姓诸侯赋税,此举被诸侯普遍反对。晋文侯又与郑桓公攻打鄫国,占据土地取名“郑父之丘”。然后,周幽王为讨褒姒喜欢,搞废嫡立庶、废长立幼之事,太子宜臼跑回申国后,又派人追杀……

先是周幽王不顾诸侯死活,为追求个人享乐向诸侯国加税;鄫国又受到晋、郑两个周天子同姓国家的欺负;申侯女儿失去后位、外孙又被追杀,这真是无路可退了,于是申侯与鄫国一拍即合,利用申侯守边与犬戎熟识的优势,三方联军灭掉了西周。

5、终极答案原来是这样的

周幽王朝政昏暗,喜爱声色犬马,加之被诸侯所痛恨,因此申侯、鄫国引来犬戎时,无人相救,西周被灭可谓正得人心。周平王继位,感激还来不及,哪有工夫去追究申侯弑君之罪。而且还编出“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证明周幽王死得其所。

这就是终极答案!为了进一步佐证周幽王该死,史料还记载了一件事:周幽王的同胞兄弟詹文侯,周幽王继位后任少师,见周幽王宠爱褒姒,不理政事,就辞职返回封地。后来周幽王被申侯等所杀,而詹文侯毫发无损,后世子孙得其荫福。

如此看来,周幽王死前已众叛亲离。再给你编段故事又算得了什么。最后要说一句:正史说美姬褒姒被掳往胡地,野史则说褒姒被申侯所杀……

新任周天子和重新夺回外戚地位的申侯,是不会关心一个“红颜败国”主角最终归宿的。

指动济南原创,转载请注明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