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叛蜀投魏,为何刘备非但不怪罪,反而说是自己对不起他

能够在乱世之中得以立足并且三分天下的刘备自然是一个明主,虽然世人也有说他是个虚伪之徒,但是事实上的刘备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宽厚仁爱,善于用人的英明形象。按理说,作为一个君主,手底下却投降了对方,是应该感到十分愤怒的,但是刘备却有所不同。刘备的一个麾下大将投靠了死对手魏国,他非但没有怪罪于此人,还说自己对不起他,这是为什么呢?此人又是谁呢?

此人的名字叫做黄权,字公衡,出生在蜀中巴西郡阆中县,黄权年轻的时候在一个郡县当小吏,因其有才所以后来被刘璋提拔为主簿,于是就一直在刘璋的手底下做事。后来在张松、法正等人的建议下刘璋准备迎接刘备入川抗击张鲁,黄权却极力反对,他认为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引狼入室,取祸之道,但是刘璋不听并且还把他给下放到了很远的小县城。我们后来都知道了,刘备入川之后果然占领了益州,证明黄权此人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人。

刘备在川中站稳脚跟后,又把黄权请来做官,黄权在归顺刘备之后也是尽心尽责忠心耿耿,经常给刘备出谋划策。最出名的汉中之战我们都知道是法正出的奇谋,事实上这些计策都是黄权最先替刘备筹谋的,所以黄权深受刘备的赏识和信任。

后来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起兵伐吴,黄权也是极力反对但是不被采纳,在夷陵之战中,黄权曾建议自己作先锋,让刘备稳固后方,这一建议也遭到了刘备的拒绝。刘备将黄权派去监守魏国军队的动向,使其远离了吴蜀两国作战的战场,后来刘备被陆逊打得大败,黄权的回军路途被切断了,不得已只能向魏国投降。归降曹魏后,当时的曹丕以及后来的司马懿对黄权都是非常器重和欣赏的,黄权在魏国也得到了重用,担任很高的官职。刘备听说黄权投降了之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非常惋惜,对身边的人说是黄权并没有对不起自己,而是自己负了他。

历来的降将都被称作叛徒为人所不齿,可是黄权倒是个例外,他一生也跟随了几个主公,可是每一个主公对他评价都是很不错的。因为黄权此人不管在哪效力,都是尽心尽责地为自己的领导出主意,但是他又不是一味的愚忠,如果实在没办法了他也会有自己的主见。黄权虽然没有那种守忠贞之节为了主公拔剑自刎的行为,但是他这种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为人臣子尽职尽责的责任心,守好自己的本分,所以虽然换了好几个主公但是仍然是一个好臣子。

关于黄权的这种为人处事的态度你怎么看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