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洋楼|溥仪 静园风韵

和平区鞍山道70号

静园

清末帝溥仪,

从天子倏忽间变为一介“平民”,

在张园住过后,来到静园落脚。

静园的名字为溥仪所起,此“静”意为:

“静观变化,静待时机”,

用他的话说就是“静以养吾浩然之气”。

溥仪终究没能实现自己的“复辟”梦

几世沧桑,静园已作为展览馆对公众开放,

今天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

回顾那些藏在老宅子里的尘封过往。

鞍山道上有一处大院,外面是淡黄色高大围墙,两扇厚重的大门里,就是末代皇帝溥仪居住、生活了两年时间的静园。

静园的过去

1925年2月,19岁的溥仪在北京复辟的企图被冯玉祥挫败,求助于日本人,日本人把他请到天津,先是住在鞍山道的张园,四年多之后搬到了静园。

静园一开始叫乾园,是民国驻日公使陆宗舆的公馆。1929年7月-1931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于此居住,将此地改名为"静园"。

静园建于1921年,是一处三环套月式的宅院,分前庭院、后庭院、西庭院。主楼是一幢西班牙风格砖木结构的别墅,主体二层,局部三层。一层入口处是门厅和会客室,二层是溥仪和婉容皇后的卧室及书房,三层是侍卫的房间。

溥仪在静园生活了两年,1931年,土肥原贤二将溥仪带离天津,去了大连。现在静园的后门还保持了最初的样子,门外是一条长长的胡同,对面的住宅区仍叫协昌里。当年溥仪就是从这里离开了天津。

1932年到1945年,静园成为日本驻华北特务机关总部,1945年9月又被国民党天津党部机关征用,后来国民党天津守军司令陈长捷举家搬到了静园。到了60年代,静园变成了大杂院。院落中的建筑在1976年大地震中遭到重创,居民自建了几十间临建。

今日静园已被修旧如故,作为溥仪故居展览馆对外开放。溥仪书房的陈列家具均按故宫博物院以及沈阳伪满皇宫的样式仿制;卧室家具是收集来的民国初期古董,其中一张字台椅是按溥仪当年在静园的老照片中的座椅仿制的。故居整修后,请来了生于1918年的溥仪胞弟溥任,他辨认出这里正是自己儿时常来念书学习的地方,虽是故地重游,但已物是人非。

相机里的静园美景

摄影师的镜头捕捉了静园的美丽

俯瞰静园——孟新宇【摄】

仰望精致——赵惠祥【摄】

厚重的实木楼梯与精致的壁灯和谐融洽

室内的陈设与装潢都在诉说着曾经的不平凡

赵惠祥【摄】

沿楼梯到二楼

木质的扶手丝毫没有沾染岁月的痕迹

落地窗透过的光影斑驳在楼梯间、地板上

赵惠祥【摄】

溥仪与婉容的卧室布置虽简单,

但帷幔窗帘、一角的梳妆台都透着低调的大气

款待之心 始终相伴

1

为了继续提升游客在静园游览体验,静园特意增设了功能丰富的“游客咨询中心”,为游客提供“旅游资讯、旅游投诉、行李寄存、失物招领、广播呼叫、急救药品”等免费服务项目。

2

出门游玩走累了,想找个地方休息?景区将消暑纳凉的户外茶歇区重新布置,增加绿植与户外风扇,并扩大户外休息区范围,满足游客的休息需求。

在静园的客户服务中心,有些小玩意有个性又很萌,特别适合作为伴手礼带回家送给闺蜜知己。

静园文创商店针对不同种类产品,重新划分了展示区,营造不同氛围,重新布置的手账区,将手账达人常用的手账本、纸胶带、装饰粘贴等集中展示,增强了游客体验和融入感。

时光流转,静园恬静依旧

等待着你的到来

编辑整理|吴璠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告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