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深得刘备赏识,还得到刘表器重,曾为刘备做过两件大事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孙乾传》,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六年(公元201年)至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之间,主人公名叫孙乾。原文如下:

孙乾字公祐,北海人也。先主领徐州,辟为从事,后随从周旋。先主之背曹公,遣乾自结袁绍,将適荆州,乾又与麋竺俱使刘表,皆如意指。后表与袁尚书,说其兄弟分争之变,曰:“每与刘左将军、孙公祐共论此事,未尝不痛心入骨,相为悲伤也。”其见重如此。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孙乾,字公祐,青州北海人氏。当年刘备担任徐州牧,孙乾被征召为从事,从此开始一直跟随刘备。后来刘备与曹操决裂,派遣孙乾与袁绍取得联系。刘备之所以来到荆州,就是由于孙乾与糜竺先行前往荆州与刘表达成了共识。孙乾做事作风也得到了刘备的欣赏。

后来刘表曾经写信给袁绍之子袁尚,谈到了他们兄弟之间内讧的事情,曾经提到“我常常与左将军刘备和孙公祐一起谈到你们兄弟的事情,每一次都伤心到了极点,无人不感到非常悲伤。”刘表对孙乾的器重由此可见一斑。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刘表在信中所提到的“痛心入骨”,意为伤心到了极点。这也是由刘表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说起孙乾这个人物,虽然他投靠刘备的时间不如关羽、张飞那么早,但也是刘备集团的元老之一。按照上面的介绍,他是在刘备担任徐州牧期间加入刘备集团的。不过,他并非自己主动投奔,而是由汉末大儒、刘备的师伯郑玄推荐给刘备的。足见孙乾在当时还是有一定才能和名气的。

孙乾加入刘备集团后,主要贡献有两个。一是与袁绍取得联系,使得刚刚兵败徐州的刘备来到了冀州。另外一个则是刘备被曹操赶出汝南前奉命与糜竺一起来到荆州,说法刘表接纳了刘备。不过,除了这件事情之外,关于孙乾的记载很少。只知道在刘备夺取益州后,孙乾被提升为秉忠将军,所受到的礼遇仅次于糜竺而等同与简雍。至于他究竟是何时去世的,在史料中都没有明确的记载。

参考书籍:《三国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