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看透诸葛亮的成功与失败,你我都应谨记教训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的一生都献给了刘备的蜀汉政权。后世对诸葛更是赞誉有加。毫不夸张的说,诸葛亮在中国的知名度不输任何帝王。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更是一个超级存在。鲁迅先生直言诸葛智近妖。而近妖的诸葛却不仅最终失败,而且败得很难看——活生生累死了自己。

诸葛亮的成功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诸葛初出茅庐时,何等意气风发,睥睨环宇,经纬天下。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当时刘备,兵微将寡,但诸葛之自信,几乎人人都相信,刘备得诸葛,天下可定。

关于诸葛亮的自信和才华,看《诸葛亮传》记载“初,亮在荆州,与元直及汝南孟公威、颖川石广元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上述三位皆为人杰,尤其徐庶在三国中也有亮眼表现。诸葛亮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便在于“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君臣相宜如鱼水

前期的诸葛确实能从大战略着手,出谋划策,因势利导,联吴抗曹。最终使得天下三分刘备占其一。诸葛亮功不可没。

诸葛亮的失误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到了后期,尤其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开始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为报知遇之恩,诸葛甚至“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一国之事,何其繁杂。如果都要自己掌控,身体安能不被掏空。某种意义上,刘禅的平庸跟诸葛亮的大包大揽不无关系。

刘备自编草帽送亮亮

尽管诸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最终也没能完成他克服中原,兴复汉室的心愿。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一句道出了后人无尽的遗憾。

再举一例说明,汉文帝曾问周勃:“天下一年决狱几何?”周勃不知。又问:“一年钱谷出入几何?”周勃又不知,惶愧,汗出沾背。汉文帝问陈平,陈平说:“有主者。”汉文帝问:“主者谓谁?”陈平回答道:“陛下即问决狱,由廷尉主管;问钱谷,由治粟内史主管。”汉文帝接着说道:“既然各有主者,那要你有啥用?”陈平回答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各司其职)。”帝乃称善。诸葛大才,岂不知事有分工,各司职守的道理。

未捷身先死,英雄泪满襟

从“独观其大略”到“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不能不说是诸葛亮的一大失误。放到今天,我们不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当下的生活状态,是否也在无足轻重的琐事上,透支了自己的健康和精力(比如说游戏或者无意义的交际应酬)。

秋风五丈原,诸葛离世

当然,很多人直接从实力对比来讨论诸葛亮的成败,首先,天下三分,魏占其二,在这个绝对实力面前。任凭诸葛再有才华也无力扭转,巨大的实力差距注定了蜀国必败。诚然,这种观点极有说服力,蜀国确实国小力弱,处于不利局面。但是如果诸葛亮能够坚持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天下有变(蜀国弱小,非常依赖天时)可出兵北伐。若时不利我,可依托益州天险,延长国祚。事实上几次北伐既透支了国力,也透支了自己。

聪慧明达如诸葛尚有透支健康的失误,更何况你我凡人呢?谨记教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