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首次发现明朝中国人遗骨,中国人早就来过,但他们不是来搞掠夺!

金羊网讯

特派北京记者王倩 通讯员 刘艳玲报道:

在位于肯尼亚东部沿岸的拉穆群岛,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郑和船队中的一艘船遇风暴在拉穆群岛附近海域沉没,幸存的水手游到岛上定居下来,并与当地人通婚、繁衍生息,岛上的一些居民因此自称是“中国人的后裔”。

现在,这个传说,得到一个重要考古证据。

在肯尼亚拉穆郡曼达岛举行的首届“古今中国与东非联系国际论坛”上,由中国、美国和肯尼亚专家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宣布在曼达岛发现了具有中国血缘的3具人骨遗骸,其中一人可能生活在郑和下西洋的时代。

三具人骨分别出自不同的墓葬,分布于城镇不同的区域。

联合考古队的“队长”美国考古学者查普·库辛巴说,这是考古界首次在东非地区发现具有中国血缘的古代人骨遗骸。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非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铁权说,在曼达岛发现的这些人骨遗骸,具有东亚人独有的铲形门齿,同时经DNA(脱氧核糖核酸)技术鉴定,均具有中国血缘。

利用碳14测年技术所得结果也显示,在3具人骨遗骸中,其中一人生活的时间与郑和下西洋的时代基本吻合,另外两人生活的时代则相对稍晚。

根据中国史书记载,郑和率船队在15世纪七下“西洋”,先后访问了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岸的麻林地(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和慢八撒(今肯尼亚的蒙巴萨),与拉穆岛一水之隔的曼达岛正处于这条航线的必经之路上。

朱铁权说,这次考古发现为探讨郑和船队是否到过曼达岛以及是否有船员留在该岛提供了新证据。

联合考古队于2012年12月在曼达岛工地进行了首次考古挖掘。除了人骨以外,考古队还发现了古代城市遗址,不同时期的中国陶瓷、中国料珠、明永乐通宝钱币等。

参与发掘曼达岛遗址的中山大学队员在现场还发现了精美的陶片。

肯尼亚国家博物馆馆长穆扎楞多·基本嘉说,在肯尼亚东海岸发现的中国瓷器、人骨遗骸以及文献资料表明,中国与非洲早在600多年前就建立了联系,应该让更多肯尼亚人知道中非友好的历史渊源。

“在肯尼亚东海岸的马林迪、拉穆等地,我们发现了成千上万的中国瓷片,以及大量中国瓷器仿制品。这些瓷片证明,早在600多年前,中国人已经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过肯尼亚,”基本嘉说。“但非常可惜的是,很多肯尼亚人并不知道中国与非洲的这段交往历史。”

“现在有很多中国人在肯尼亚搞基础设施建设,肯尼亚人以为中国现在才开始关注非洲。实际上,中国人早就来过了。”

基本嘉说,中国人到达非洲的时间比欧洲人早,但是中国人并没有掠夺、殖民非洲。“中国人来到非洲和当地人进行贸易,而欧洲人来到非洲对当地人实施殖民统治。”

基本嘉透露,肯尼亚国家博物馆正在着手整理在拉穆、马林迪等地发现的中国瓷器及其它文物,希望能够早日向外界展示。希望未来肯中两国能够共同成立一个文化机构,将肯中友好交往的历史故事更清楚、更完整地呈现给世人。

“各种证据都可以证明早在唐代的时候我国就与非洲各国有了一定贸易外来,郑和下西洋之后,这种贸易活动更频繁更加常态化,历史上不同时时期,广东作为一个文化通道,在连接中国内陆与世界其他地方(包括非洲)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朱铁权说,“以古鉴今,古为今用,如何更好服务当下?除了考古之外,我们还应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中非关系进行研究,我们知道如此大规模国际交流与互动的大背景下,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可能会阻碍这种交流的活动进行!”

朱铁权举例说,很多广东企业家在非洲经商的过程中,因为人生地不熟,出于防范心理不太善于主动表达热情,而含蓄的东方礼仪也和当地热情洋溢的性格有很大差别,这些看上去的小事都有可能引起交往中的摩擦与不快。

“这些都是人类学与社会学可以研究的问题,学界可以从文化上介入研究,我们了解到,企业非常需要理论的支持和帮助。”

朱铁权对此建议,由于广东目前针对中非关系和合作领域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不同的研究机构非常分散,建议进行力量聚合,抱团研究,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王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