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了13代,农民将祖传状元试卷上交国家后,故宫还了他一件复制品

在中国古代,科举是选拔人才相对公平、有效的一种方式。大家都知道,参加科举考试,殿试第一名被称为状元,但是状元的试卷都会写些什么?状元试卷又长什么样子?一直以来,鲜少有人知晓,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内地目前所保存的唯一一份状元试卷,看看古代的“满分作文”都有啥与众不同之处。

此份试卷是明朝万历26年状元赵秉忠所作,此人自幼聪慧,15岁中秀オ,24岁时中举人,25岁时即以状元身份进入翰林院任编修,后来官至礼部尚书。他在任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将自己的状元考卷拿出,传给了自己的后人。

赵秉忠的状元卷于1983年4月,由山东益都县(今青州市)文物管理站从郑母村征集来的,当时在史学界、新闻界曾引起轰动,连国外一些报刊也争相报道这一特大新闻。

这份珍稀的状元卷为19折页册,每折高47.6厘米,宽14.1厘米。封面、封底均是全绫装裱。卷首用毛笔仿宋书写着答卷人及其三代简历,有三处盖有朱红大方的“礼部之印”。其后为万历皇帝朱批“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试卷正文共155折,每折6行,共2460字。整个卷面无一错字,无涂改,上面布满了阅卷官表示赞赏的红圈。

这份殿试卷被征集来时,除封面多半虫蚀,正文少有几点水清,其它均完好无损。经故官博物院王以坤、冯华两位专家鉴定,这份状元卷确系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赵秉忠参加殿试时的原件,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至目前为止,明代的状元仅发现这一孤本真迹。它不但填补了明代宮延档案的一项空白,而且也为研究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提供了一份极为宝贵的实物请料。

赵秉忠在万历皇帝策问如何考核官史,整顿吏治,オ能求得盛世的殿试卷里,主张帝王治国之道,必须以身作则,带头“振刷庶务”,为臣民树立榜样再辅以法纪,整顿吏治,管理人民,天下オ能太平安乐。由于这篇殿试卷言之成理,论证缜密,紧扣题旨,切中时弊,而且卷面整洁,字迹清秀端正,故深得九位阅卷官的赞赏,一致向皇帝推荐。万历皇帝阅后,亦甚感不凡,满意地批了“第一甲第一名”。

赵秉忠高中状元后,非常珍视自己赖以发迹的试卷。他的后代也因祖上出了一名状元,而引以为荣,更将状元卷当作传家之宝。世代相传。这份状元卷在征集之前,由郑母村农民赵焕彬收藏。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是赵秉忠第13代孙。据他讲述,自从状元卷传入他手,他便格外精心收藏,从不示人。

建国前,他为生活所迫,流浪东北,也一直把它珍藏身边,不离半步。现在,状元墓、状元故宅相继拆毁,唯有这份状元业卷幸存下来。1983年,经文物人员多次走访劝说下,赵焕彬将这份藏了华380多年的状元卷上交给了国家。

如今,这份状元试卷已经由北京故宫博物院复制数份,分送给故宫、山东省博物馆与赵焕彬本人,而真品在收藏在青州市博物馆的库房里,轻易不对外展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