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啥都不能自己做主 大清皇帝被逼顿顿吃满汉全席 背后细思极恐

中国历代皇帝,顶属清朝皇帝的排场最大,顿顿饭都要吃满汉全席,这是清朝第一位皇帝定下来的规定,子孙后代谁也不能擅自更改。

所以,并不是每一位皇帝都想每天三顿饭看着那么多锅碗瓢盆,实在是被逼无奈,而且爱吃什么也不能说出来。爱吃的想多吃,也没有机会,如果说出口,执行家法的太监估计要请皇上喝茶了。

在《宰相刘罗锅》中,有一次乾隆吃饭,满汉全席只大快朵颐了某省八百里加急的芋头,而且太监也顺着他吃,这是违法的。如果太监不规劝皇上,执行家法的老太监们可要往死里打板子,严重了是故意谋害天子之罪。

满清皇帝做事谨慎,要时时防止有宫人下毒,所以爱吃什么从不会说出口,伺候皇上的太监、宫女、嫔妃,谁也不敢妄言皇上爱吃什么。

皇帝这个差事,实际上蛮辛苦的,几乎要装一辈子。在那些宫斗剧中,妃子们在皇上来访后,会献上皇上爱吃的点心,其实,历史上没有这回事,别说妃子,就连皇后也不会知道皇帝丈夫的饮食爱好,而皇上的亲妈,为了保护大清的江山,也对此缄默三口。满清的宫规,也是真够矫情的,当皇帝的,怪不得想下江南出门去。

那么,清朝的满汉全席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清朝的老宫女是这样讲述的:

皇上的御膳房在紫禁城是一个超大规模的机关。大约不下300多人,100多个炉灶,炉灶都排成号,规矩非常严。一个炉灶有三个人负责维护。一是掌勺的,二是配菜的,三是打杂的。这里配菜的最主要。打杂的对各种菜、各种原料,必须先进行择、选、拣、挑、洗、刷,各项工作完备以后,经内务府派来的笔帖式检查合格,然后才能交给配菜的。配菜的经过割、切、剁、片,把各种菜、各种调料准备好,又经过另外一个笔帖式检查,按照膳谱的配方,检查一遍,然后准备传膳。传膳一声令下,由掌勺的按照上菜的次序,听总提调的指挥安排,做成一个一个的菜,顺序呈递上去。这期间内务府的人,寿膳房的总管、提调,眼睛盯着每一个菜盛进碗里或碟里。

皇帝用的,所有的碗和碟都是银制的,依据是如果菜里有毒,银就能变成黑色。交给太监后,用黄云缎包好,挨次递上。黄云缎包袱不到餐桌前是不许打开的。宫廷里对膳食管理非常严,平常任何杂人都不许进寿膳房。哪一个菜是哪一个人洗的,哪一个人配的,哪一个人炒的,都必须清清楚楚,制度严格,赏罚分明。

那么多的菜,皇帝必然吃不了,而且每个菜最多吃三勺。满汉全席上来之后,皇帝觉得这个菜色鲜艳,吃到嘴里爽口,那也不能多吃,吃完第三勺立马就撤了。皇帝必须遵从祖上的规矩,不能哭着喊着吃第四勺。

之所以有这个规定,也是担心后厨有哪个厨子或者宫人知道了皇上的饮食爱好,偷偷下毒,朕们绝对不给底下的奴才这个机会。

皇上吃不完的饭去了哪里,当然不是扔了,紫禁城里一向都很节俭,用餐规矩是皇上第一位,皇后跟着来,接着是各宫妃嫔宫女,皇上吃不完的都要赏下去,大家接力吃完。

而且皇上用餐那叫一个较久,都是太监们负责选餐到小碗里,进口的筷子和选餐的筷子是分开的,不会用皇帝的口气污染了食材,所以可能到了宫女的餐桌前,还都是规规矩矩的,不是卖相不好的剩菜,谁要是被赏了,那就是脸上太有光了,无上的荣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