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将一个“愁”字用得出神入化的,只有李清照

李清照最初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刚烈的女子,就是因为读了她那短短二十个字的一首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我从小就会背这首诗歌,那诗中透露出来的雄浑气势,令我惊叹,让我不敢相信,这竟然是出自一个纤弱女子的手。这首诗,表面上是在说项羽,可实际上却是批评了那苟且偷安的大宋朝廷,如此风骨,如此血性,真是不逊于须眉啊。

不过,后来我才渐渐知道,原来,李清照是婉约派的词人,她的作品,更多反映的是回肠百转,凄楚愁苦的意境。要总结一下的话,恐怕用一个字,就能概括了,那就是“愁”。在一个国破家亡的时代,就算是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又如何能让人真的一展欢颜呢?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声声慢》: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直都觉得,在古代文人中,能够将一个“愁”字用得如此频繁而又如此出神入化的,只有李清照了。

整整一日,从早到晚,李清照所听、所见、所感,无不是悲秋伤怀的风物,到这个时候,她心中的那种孤独无助,寥落萧条的心绪,到了极致,淡酒、晚风、大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一切,其实都可以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可是,处于国破家亡境地的词人,却只能从中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愁和痛。一首词写到了这里,愤懑之情,从词人的心中喷涌而出,再也无法控制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自古以来,有不少文人都写过这个“愁”字,用了无数的比喻来形容这个“愁”字。有的说,愁有千斛万斛,也有的说,愁如江如海,可是,纵使有再多的描述,再多的比喻,又如何真的能将人心中的愁绪,描写出万分之一呢?既然如此,倒不如像李清照一样,不做任何比喻,就用“怎一个愁字了得”,反而更加好地反映了自己的愁之深切。

是啊,仅仅只是一个“愁”字,又如何能将李清照心中的苦恼全部都说清楚呢,她的心中是凄清,是寂寞,是孤独,是哀伤,是无法表达的伤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