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说话竟是“东北腔”!和大臣们沟通乏力,有苦说不出

康熙皇帝说话竟是“东北腔”!和大臣们沟通乏力,有苦说不出

文 古道西风瘦马官方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

在政坛上可以说战功累累。在他在位期间,他还干过一件事,那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还规定读书人如果听不懂或是不会讲普通话,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也就意味着不能做官。

但是这一规定出台后,让很多人惊讶。那么为什么康熙会想到全范围的推广普通话呢?

人们熟悉的康熙皇帝完全是一个高大威猛的帝王形象,但很多想不到的是真实的康熙讲话很可能同赵本山一样,是一个操东北口音的皇帝。

从康熙批阅的奏折上也可看出一二。如“专治疟疾……连吃两服,可以出根”。这其中,“可以出根”实为“可以除根”,而东北话讲“除”就是第二声的“出”。还有,比如“解京又费一凡事,不如存库……”,这其中“费一凡事”,实为“费一番事”,用东北话讲“番”正是第二声的“凡”。这还不是事,毕竟他是皇帝,他想怎么说都不是事。但是在当时的闽浙地区官员面见的时候,就让康熙头疼了。

在每次闽广地区的官员觐见时,他们都会带着严重的乡音,让康熙听的云里雾里的,根本不知道这些官员在哩哩啦啦的说些什么,可以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只只是我站在你面前,而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还有你站在我面前,而我却不知道你在说啥。

这就严重地影响了政治事务,让康熙很是愁。再后来他便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规定考官员的必须要说能让人听懂的。

可惜的是这个制度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效果也并不理想,不过这一制度也为后来的先进分子如张之洞等人的官音统一天下语言的思想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普通话真的很重要,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得到皇帝的重视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