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翼作家到“日本间谍”再到“青帮头目”,看他的多重身份?

马振犊,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季我努学社顾问。现任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中国档案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国民党史、国民党特工活动史、抗日战争史等,已出版《国民党特务活动史》、《惨胜──抗战正面战场大写意》等多部专著。

马振犊

为了党的情报工作的需要,根据党组织的指示,袁殊停止写作带有“左倾”色彩的文章,停办《文艺新闻》,也不再与夏衍、楼适夷等激进文化友人来往,他渐渐有意从文坛退出,并在社会上造成已消极隐退的印象。

1932年春,袁殊经表兄贾伯涛牵线,利用与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社会局局长吴醒亚是同乡的关系,成为吴的门客。吴醒亚是中统特务头目,他在中统组织内部成立了以“湖北帮”为主的特工组织“干社”,袁殊被任命为情报股股长。后又经吴的介绍,袁殊成为“新声通讯社”记者,出入南京政府宣传部门,并结交日本驻沪领事馆副领事岩井英一。

为了加强对日情报工作,袁殊有意识地搞好与岩井英一的关系。岩井英一是日本外务省在中国从事情报活动的资深特务,他和袁殊接触后,把袁殊看做“在华亲日分子”。袁殊伪装得很好,迅速取得了岩井英一的信任,与他建立了情报关系,成为“日本间谍”。这一安排也得到了中央特科的批准。

袁殊

1933年,袁殊一度与中央特科失去联系,转而为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工作。在此期间,袁殊因“怪西人”事件而被捕,并经叛徒指认暴露了身份。考虑到袁殊与吴醒亚的特殊关系,同时又怕得罪岩井英一,国民党特务机关以“思想文化罪”,判处袁殊两年9个月的监禁,实际上,袁殊在狱中只待了8个月就被释放了。出狱后,为转变角色,党组织同意他再度赴日本留学,成为早稻田大学历史系的研究生。

1937年4月,袁殊从日本回国后又加入青帮,拜在青帮“大”字辈人物曹幼珊的门下,成为可以和杜月笙、黄金荣平起平坐的“通”字辈师兄弟。这样一来,袁殊和中统吴醒亚、日本驻上海领事馆、青帮都有了联系,是集多种身份于一身的情报人员。1937年6月,潘汉年以上海八路军办事处主任身份回到上海,袁殊在他的领导下,巧妙利用这种多重身份,广开情报来源,为中共中央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当然,他也有选择地为中统和日方提供情报。

潘汉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