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荟萃三坊七巷

福州古街衣锦坊中的油纸伞争奇斗艳。

假日期间,游人在三坊七巷游览。

前一阵子,我来到福州名城南后街,见衣锦坊的坊巷里,五彩缤纷的油纸伞高高地挂在空中。悬挂头顶的油纸伞在坊巷里争奇斗艳,如同仙女下凡,给往来游客带来一种美的体验。 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 所谓“三坊”指的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指的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整体上布局严谨、匠艺奇巧。其中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为一体。许多民居的门窗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精巧的石刻柱础、台阶、门框随处可见,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住过许多历史名人,就拿光禄坊来说,这里曾经住过画家林有台、提学孙昌裔等。光禄坊的风景也很不错,以光禄吟台最为有名。光禄吟台西的荔枝树下,原有石刻“鹤磴”,是林则徐晚年放鹤处。还有明代石板铺设的老佛亭桥、明末古朴木构房的黄任故居、高墙窄道的早题巷、清代宽敞明亮的刘家大院等,都保存了明清建筑的特色。 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的见证,是闽江流域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它记录了唐末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立国的史实,见证了宋末端宗、南明隆武皇帝在福州称帝的经历;它吹洒着辛亥革命的风雨,传播着五四运动的精华。 三坊七巷历代累计出过150多名进士、300多名举人,上百名高官显贵、学者名流。唐朝著名学者黄璞、宋代理学家陈襄、明朝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巡抚沈葆桢、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黄花岗著名烈士林觉民等,都曾在三坊七巷居住过。 说到林觉民,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与妻书》。林觉民牺牲后,全家为了避祸隐居在光禄坊早题巷一处宅院。一天晚上,有人悄悄将林觉民写给父亲及妻子的遗书塞进门缝,林觉民的妻子发现后一直将这封信珍藏着。这封信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不仅表达了夫妻间深深的歉疚和殷殷的情意,而且表达了“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谋永福”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情怀,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与妻书》中这样描写三坊七巷,“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屋,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表达了烈士对故里的眷恋之情。 走进三坊七巷的博览苑,看到墙上挂着一幅幅古街的旧貌,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的情景,每到元宵节的前一天,家里的老人就叫我们姐弟俩去南后街买花灯,那时的南后街专卖花灯。春节时,一整条南后街都是红红火火、车水马龙。 一晃眼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但我心中的三坊七巷却总是诉说着无数动人的历史故事,珍藏着年少时温暖的流金岁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