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被迫退位,百万清军为何不反抗,原因其实很简单

1912年,也就是宣统三年,爱新觉罗溥仪接受了优待皇室条件,发布退位诏书,将大清三百年江山拱手送出。当时清朝的兵力总数仍有百万之众,为什么要接受革命党的条件,没有全力一战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兵士不听话了,也就是皇帝没权力了,不妨来点算一下当时的清军兵力详情。

末代皇帝溥仪

八旗军队:这是冷兵器时期最后的一支无敌部队,当时打到哪都是胜利,除了袁崇焕用大炮坚城防御之外,其他的都被它打败了。然而富贵荣华最消磨人的斗志,到了康熙年间骁勇善战的八旗军就不行了,吴三桂造反的时候打的八旗军丢盔卸甲,不得已要靠汉人组成的绿营军队。

八旗军

绿营军队:主要依靠汉人组成,初期也是骁勇善战,然而到了道光、咸丰年间,内部太腐败了,吃空饷的事情也有,被太平天国打的是四处溃逃,咸丰帝没有法子,号召全国各地组织团练,对抗太平军。曾国藩的湘军以及李鸿章的淮军就是这么来的,这也是后期军阀的雏形,不用听命于清政府,自己割据一方。绿营兵从此成为历史。

绿营

北洋军队:前期是由李鸿章的淮军余部组成,袁世凯接手以后,重新组成了一只近代化的军队,战斗力较强,这支军队一直持续到了民国时期。那么战斗力如此强的军队,为什么不帮忙镇压革命党呢?

当时这支军队只是听命于袁世凯,武昌起义本来很快就能镇压,不过袁世凯为了夺得天下大权,故意要部队消极作战,一边和革命党谈条件。后面革命党妥协,只要清帝退位,就奉袁世凯为中华民国大总统。清朝灭亡并不是因为国力衰弱,而是因为自己已经不能掌控局势了,内部矛盾一发生,自然就土崩瓦解。最为关键的袁世凯也并没有像曾国藩、李鸿章那样忠心耿耿,也是因为时势比之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