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使节的战功媲美卫青,爱国不下于苏武,轻松消灭了匈奴三分之一的人口

在汉匈战争中,汉朝主要分为两个战线,一个战线是正面战场,主要由卫青、霍去病、李广利等汉朝大将带领;而另一条战线则是外交战线,自汉武帝时期开始,汉朝一直希望派遣使臣,与匈奴西边的国家建立联盟,共同夹击匈奴。

因此在汉朝,出现了很多勇敢的使节,比如张骞、傅介子。他们虽然出身贫寒,但极具冒险和爱国精神,为汉朝向西域开拓了广大空间。其中,一个叫常惠的使节,他的战功冠绝群雄甚至可以与卫、霍相比。而更可贵的是,他居然没有带上哪怕是一个汉兵,花汉朝哪怕是一枚铜板。

常惠和张骞一样,出身很贫寒。为了出人头地,他自告奋勇参加了苏武的使团,出使于匈奴。结果没想到匈奴发生内乱,他和苏武一样被扣留在匈奴长达十多年。人们常常称颂苏武对国家忠心耿耿,而常惠的爱国情操一点也不比苏武差。

十多年后,常惠和苏武一起返回国内,由于他熟知匈奴和西域的情况。于是,他又一次作为使节,踏上了通往西域大国——乌孙的征程。

在当时,乌孙是汉朝重要的盟友,汉朝为了表示诚意,还把宗室公主——刘解忧嫁给了乌孙昆弥(乌孙的王)。常惠与解忧公主以及解忧公主的侍女冯嫽相互配合,使乌孙和汉朝的联盟关系更加紧密。

公元前72年,常惠注意到匈奴与西域国家车师正狼狈为奸,危害大汉利益。所以他让解忧公主上书皇帝,要求汉朝准备军队与战马,先发制人地打击匈奴。

当时的皇帝是汉宣帝,急于建功的他应允了公主和常惠的请求,于是组织起骑兵十五万,大举攻打匈奴。这样的阵仗,甚至比汉武帝漠北之战的规模还要大。

匈奴人被优势的汉军吓破了胆,他们抛弃牛羊和老弱,没命地向西部逃窜。虽然汉军没有找到匈奴,没有斩获一人。但是常惠和乌孙昆弥率领的乌孙军队,却与逃跑的匈奴人迎头撞上,结果匈奴大败,俘获匈奴单于的父辈与嫂嫂、公主、名王、骑将等以下三万九千多人,缴获马、牛、驴、骡、骆驼五万多,羊六十多万,共计七十多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

为了报复乌孙,匈奴单于亲自率领数万骑兵,于同年冬季进攻乌孙,结果没想到遇到了大雪,一日深丈余,人、畜生还者不及十分之一。

由于这两次大败,匈奴损失了大量人力,西域、丁零、东胡趁势三面围攻匈奴,匈奴人大败,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牲畜有一半都被敌人掠走,从此匈奴陷入严重的内乱和分裂之中。

由此,历经百年的汉匈战争,终于在常惠的操作下大获成功,并且还没有损失哪怕是一个汉兵的性命。而常惠也因为功劳,被封为长罗侯。

打败匈奴后,常惠仍然常驻乌孙,负责汉朝对西域的控制。当时龟兹国曾杀害了常惠的同僚,他深以为恨,于是向汉宣帝上书,要求惩罚龟兹,镇压不臣,而汉宣帝也同意了。

常惠与官兵五百人一同到达乌孙,返回时经过龟兹,调动龟兹西边国家的军队二万人,命令副使调动龟兹东边国家的军队二万人,乌孙军队七千人,从三面进攻龟兹,军队还未交战,常惠先派人指责龟兹此前杀害汉朝校尉赖丹。

龟兹王谢罪说:“那是我父王时误听贵族权臣姑翼的话造成的错误,我是无辜的。”常惠也不想做的太绝,免得使西域各国产生疑虑,于是他退一步说:“既然如此,那就把姑翼抓来,我放了你。”龟兹王将姑翼逮捕,送交常惠,常惠杀死姑翼后回国。

由此,常惠使汉朝威震西域,再也没有国家胆敢与汉朝对抗。

之后,常惠又继续负责乌孙的相关事宜,调停该国的国内矛盾。后来常惠回到国内,接替苏武担任典属国,主要负责外交事务,最终去世于汉元帝时期。他因为卓越的功绩,被赐予壮武侯的谥号,爵位一直传到东汉。

常惠作为一介使节,历事四朝皇帝,花费几十年时间深耕外交。他不费汉家一兵一卒,立下了不世之功业,其战功可与卫霍相比,其外交功劳可与张骞、苏武相比,真不愧为汉朝乃至中国最伟大的外交官之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