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忽略的历史——伪满洲国历史

1931年9月18日,日本出兵东北,酿造举世震惊的“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时间,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在日军的铁蹄之下。

当时,蒋介石忙于消灭共产党的军事力量,推出了臭名昭著的“攘外必先安内”口号,将东北三省拱手让人。

1932年3月,日本人将他们的占领地重新命名为“满洲国”。下面这个就是 伪满洲国“国旗”

其时,中国政府向国际联盟求助;1932年10月,国联任命的一个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报告,提出这样一种解决办法:将中国东北地区变成在中国主权范围内但又在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

1933年2月25日,国联正式通过了这份报告,第二个月,日本退出了国联,东北变成了一个依附的傀儡国。

九一八事变前,日军密谋策划在东北建立所谓的新国家的问题。事变之初,关东军先后提出《建立满蒙新政权》《满蒙共和国统治大纲方案》《解决满蒙问题的根本方案》《满蒙自由国建设方案大纲》等文件,这些文件主张在东北建立傀儡政权,建立所谓的新国家。

1931年9月26日起,在日本人的操纵下,东北先后成立了地方伪政权:

以熙洽为首的“吉林省长官公署”。赵欣伯、臧式毅、袁金凯、于冲汉等组织的“奉天地方维持会”。以臧式毅为首组织的伪奉天省政府,臧式毅为省长。以张景惠为首组织的伪黑龙江省政府,张景惠为省长。

1931年11月,日军在天津制造混乱,说动并挟持溥仪乘日本商船淡路丸号到大连。土肥原贤二对溥仪承诺,日本没有领土野心,希望溥仪出山来东北主持大计,而且是帝制。在土肥原贤二的引诱下,溥仪终于同意来东北“主持大计”。

1932年2月16日,伪满洲国召开“建国”会议。

伪满洲国建国会议 袁金铠、臧式毅、熙洽、张景惠、马占山、赵欣伯 合影。(注:马占山将军此时诈降日本,取得枪支弹药补给后,在4月重新抗日)

在日军操纵下,所谓的“满洲国”建国会议召开,商议成立所谓的“满洲国”的事宜。

1932年2月29日,日伪“推选”出参加促进建国运动大会的代表亲赴关东军司令部,“恳请”关东军“协助建国”。1932年3月1日, 汉奸张景惠宣读建国宣言后,(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成立。

1932年3月9日,在关东军导演下,溥仪在吉长道尹公署举行执政就任式,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年号“大同”。首都长春,改名新京。

1932年3月10日,一份溥仪与本庄繁在之前就签完的密约公布。该密约主要内容:

1.“满洲国”的“国防”及治安,全部委托日本负责;其所需经费则由“满洲国”负担。2.“满洲国”的铁路、水路、空路及新路之修筑,由日本管理。3.日本军队所需的各种设施,由“满洲国”尽力供应。4.日本人可以充任“满洲国”官吏,由关东军司令官推荐和解职。5.日本有权开发中国满洲地区的矿业资源;为“国防”计,日本所取得的采掘权,俱无期限规定;“满洲国”在制定或修改有关“国防”上所需要的矿产法规时,应事先征得日本的同意。6.将来由两国缔结正式条约时,要以此密约所列的各项宗旨和规定为立约之基础。

1932年8月7日伪满国务总理郑孝胥与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签订的《关于满洲国铁路、港湾、水路、航空等的管理和线路铺设管理协约》和基于该协约的附属协定;1932年8月7日伪满国务总理郑孝胥与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签订的《关于设立航空公司的协定》;1932年9月9日伪满国务总理郑孝胥与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签订的《关于确定矿业权的协定》 。根据这些协议,日本获得在伪满洲国经济到军事上的所有权利。

就这样,强大的中华帝国,被迫挖出自己的土地,让“小日本”肆意践踏。

历史虽然过去,但是教训确实异常深刻的。我们要牢记,我们的国家的历史上,曾经遭受的这些屈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