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辛亥革命“第二枪”,此人一生屡居高位,深受河南人民爱戴

关于武昌起义的细节,网上曾有一个争议比较火,那就是打响第一枪的是谁?第二枪和第三枪又是谁?为这个问题,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里的枪指的是枪响的意思,当时情况混乱还真难以考证。不过放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之后哪一个人领导打响了第二枪?这个问题就简单多了,此人名叫张钫,历史上也是一位传奇人物。

张钫是河南新安县人,出生于光绪年间。因为父亲在陕西县衙做官吏,全家在他6岁的时候搬到了陕西。张钫弃文从武,曾先后就读于陕西陆军小学堂,保定陆军速成学堂。之后在陕西新军中,张钫也成了一名颇有前途的军官。

可是同那个年代多数热血青年一样,张钫的志向并不在于个人的官位名利。

当年张钫之所以弃文从武,就是有感于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在新军期间,他就加入了同盟会。早在武昌起义之前,张钫就联络哥老会力量和新军同盟会骨干,立志于反清。在听到武昌起义爆发的消息后,张钫就不淡定了。

一开始,张钫等人计划在10月29日起义,但是由于形势变化,最终起义提前。其结果就是,在湖北军政府之后,湖南和陕西同在10月22日成立军政府,所以也可以说,张钫等人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二枪”。

起义期间,张钫率领新军在潼关血战清军,三失三得,最终保住了陕西的东大门,成为辛亥革命的著名将领。不仅孙中山任命他为陕豫联军总司令,袁世凯也大力笼络。在个人名利与家国大义面前,张钫再一次选择了后者。为此曾被袁世凯关押,直到蔡锷护国运动成功,才得以被释放。

张钫一生经历了清末、北洋、民国和新中国,堪称历史的见证者。在多数时期,他也屡居高位,先后出任陕西靖国军副总司令、略威将军、河南省政府主席、第二十路军总指挥、第十二军团军团长以及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等职务。在1947年的时候,还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

中原大战的时候,打算瓦解西北军被孙殿英抓住后,为了张钫的生死问题,蒋冯两边抬杠出价,一度达到60万大洋。保住性命后,张钫大展手段,拉拢了吉鸿昌、万选才、刘镇华各路十万人马,导致冯玉祥一败涂地。

虽然后来被架空,身为辛亥革命老前辈,张钫远没有顾祝同、刘峙等人风光,可是张钫一生却深受河南人民爱戴。

张钫祖籍河南,虽然回来常居陕西,可是仍然心系家乡。当年父亲病逝,回家乡服丧期间,张钫就在家乡创办小学,建立煤矿公司,发展地方经济。在做河南建设厅长期间,他还整治河道、兴修水利,多方筹措经费,创办了河南省水利工程专门学校。后来还曾向新安、洛阳、南阳等地捐赠图书,设立公共图书馆。

抗战爆发后,由于战火,河南大批难民逃往陕西。利用与陕西政界友人的关系,张钫救济和安置了大批难民,被河南难民誉为老乡长。

加上平时醉心于书法墓志,张钫还是首屈一指的收藏大家,动乱年代为保护祖国的文化艺术做出了很大贡献。最终在其策动下,第二十兵团在四川郫县起义。年过花甲,张钫又再立新功,老一辈开国元勋称其为中原老军事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