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爱妾出副上联:月照纱窗,格格孔明诸葛亮,数百年无人能对

对联,在现今社会中常见的形式,应该就是过年时家家户户贴在门口的春联了吧,但对联在古代,可不止这个用处,古时的文人雅客把对对联当做席间助兴的小节目,往往有许多佳对,就在这推杯换盏间流传下来。对对子讲究一个对仗工整、平仄相对,说白了,就是这上下联不管是字数还是声调都要和谐,一切才算成,而对联也因此不止有一种答案。

我们经常可以在古装影视剧中,看到古时的这些学士文臣在对对子的过程中,较量各自的学识,尤其是在皇帝面前,如果对得好了,对得皇帝开心了,赏赐自然不在话下,遇到个喜欢文学的皇帝,甚至加官进爵也是有可能的。拿纪晓岚来说,人人都知道纪大学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和珅的文学功底却也并不差,加上一个乾隆,说是文学同好铁三角一点不为过,但是,马也有失前蹄的时候。

历史上的纪晓岚身材消瘦,风流成性,卖弄一手好文笔,尽管年事已高,也依旧有招蜂引蝶的本事,而且这纪晓岚还挑得很,不止要有样貌,还得要有文采,沈明轩就是这样的女子。

其实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对子都是“绝对”,人们觉得不管是怎样的下联,都无法与上联比肩,不配和上联同框出现,沈明轩就出过这样一个上联,纪晓岚想了好久都没对出,直到解放后才被人对出。

然而,这个上联也是她在生活中的随口一句,古时女子消遣极少,趁着夏日的好气候,用纱布糊床也是一件兴致高的活计。沈明轩在阳光和窗棂之间便有了上联“月照纱窗,格格孔明诸格亮”,而这个上联的妙处就在于它还可以写成“月照纱窗,格格孔明诸葛亮”。

“诸格亮”与“诸葛亮的”谐音也就成了这幅对联的瓶颈,以至于难住了当时的大学士纪晓岚,也难住了后世的文人。直到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出现,才让这孤零零的上联找到了归属。

“风送清香,郁郁畹华梅兰芳”,虽然这个下联并不存在上联一般的谐音,但却成了这么久以来,最适合的下联,对仗工整、平仄有秩。

对对子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之一,不分地域、不分等级,沈明轩的上联有两个版本,下联更是层出不穷,不仅在中国内地,在澳门等地的侨胞也对此展现出了极大地兴趣。虽说是“对对子”,但其实没有对的对子,有时候,过程才更重要。

参考资料:《对联趣话》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