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一座城门,为抵抗日寇,1位中将3位少将在此壮烈殉国

中国有一座十分古老的城门,为了抵抗日寇,1位中将3位少将在此壮烈殉国,残忍的日寇将1000多投降的中国士兵和平民无情的杀害。这座城门就是著名的南京太平门。

太平门始建于明朝,朱元璋夺得天下之后,决定定都南京,于是修建城墙。当时南京城建有内十三门,太平门就是其中之一,属于南京城北面的正门。据说太平门上应北斗七星中的天权星,主词讼,因此天牢就设在太平门外。

太平门在整个南京城的地理位置十分的特殊,处于钟山和玄武湖之间,是钟山通往南京内城的咽喉要道,也是最近的通道,因此太平门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当年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打下南京后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清军攻破天京就是走的太平门。当时太平军在周围修建了大量的堡垒,拱卫太平门,固守南京。清军围城几年用大量的炸药炸开城墙,最终攻陷太平门。天京陷落,太平天国也走向灭亡。

抗日战争期间,太平门再次成为了争夺的焦点,我军与日寇在太平门大战一场,最终1位中将3位少将在此壮烈殉国,1000多士兵和平民惨遭日寇无情的杀害,太平门血流成河。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国民革命军66军与日军浴血奋战。由于淞沪战场靠近沿海,日军充分的运用了海军的优势,用海军飞机和军舰对我军进行狂轰滥炸,而我军又采用大兵团集群式的战术,面对日军疯狂的炮火,无法有效的躲避,结果伤亡极其的严重,堪称惨不忍睹。

鏖战之后,我军不敌日军,只得逐步后撤,而66军经过激战后也伤亡惨重。原来的2个整编师也只能缩编为一个旅,继续阻击日军。日军凭借优势火力,直逼南京。66军也只得一边阻击,一边后撤,在紫金山一带与日军血战,最终退入太平门。

日军随即对太平门发起猛攻,66军余部与友军一起死守太平门,经过数次激战,终于将日寇击退。但是可惜的是日军攻破了光华门,涌入城内,我军猝不及防。南京守城的司令员唐生智迫于无奈只得仓促的下令放弃南京,各部队自己找机会突围。

大量的守城部队军心动摇,抗日战争中最黑暗的一天,也是太平门最黑暗的一天出现了。为了打开突围的通道,66军全体将士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终于用生命打开了一条通道,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这次突围,66军军长叶肇被孚(后通过巧妙的方法,成功逃脱,回到部队继续抗日),160师参谋长司徒非,156师(隶属于83军)参谋长姚中英,159师477旅副旅长黄纪福,956团团长蔡如柏力战日寇壮烈殉国。

司徒非带领部队突围,带头冲杀,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骸骨无存,被追授为陆军中将。少将姚中英与日军反复冲杀,亦中弹牺牲,黄纪福和蔡如柏在太平门突围时双双中弹牺牲,被追授为陆军少将。

1位中将3位少将,同时牺牲于太平门,此次突围何其惨烈。但是他们的牺牲打开了一条生命通道,至少3000多人成功突围。但是仍有1000多人未能从太平门突围,包括了士兵和平民,他们选择了放下了武器投降,可是丧心病狂的日军却将他们用铁丝围住,全部杀害。有纪念碑记录日军这一暴行。

太平门外,血流成河,惨不忍睹,一座古老的城门记录了日军的暴行。1955年,太平门的城墙被拆除了一段,现在太平门已经被重新修建,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就如这城墙一般厚重,值得每一个人一辈子牢记和深思,勿忘太平门,勿忘牺牲的英烈!(司徒非将军,姚中英将军,黄纪福将军,蔡如柏将军被民政部列入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