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大名鼎鼎的西园军八校尉,有一位被曹操割掉了鼻子

中平五年八月份,在大皇帝汉灵帝刘宏的积极促成下,西园军正是成立,同时被任命的是统率这支军队的八校尉。

他们分别是:

上军校尉蹇硕(当前官职为小黄门);

中军校尉袁绍(当前官职为虎贲中郎将);

下军校尉鲍鸿(当前官职为屯骑校尉);

典军校尉曹操(当前官职为议郎);

助军左校尉赵融(当前官职为不详);

助军右校尉冯芳(当前官职为不详);

左校尉夏牟(当前官职为谏议大夫);

右校尉淳于琼(当前官职为不详)。

西园军因成立于洛阳西园而得名,它只是东汉王朝特殊时期所产生的特殊产物,目的也是很明确,就是为了抑制外戚大将军何进过于壮大的权力。

从人员配置上来看,西园军的最高领导人是一个宦官,大皇帝的自己人,亲信与心腹,自然也是能够调动大将军的,其他几名校尉虽然非宦官也不乏帝国精英者,是士大夫阶层的代表人物,其中有几个还在将来闹出了大动静。

宦官与士大夫的官方指定拉郎配式CP也正好是外戚的强劲对手,大皇帝心里的如意算盘打得真响,只是最后呈现的实际效果还是偏出了轨道,估计大皇帝也始料不及。

而这八位仁兄,又是凭什么资历入了大皇帝法眼,上岗了西园军校尉的职务,还是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前世今生吧!

上军校尉蹇硕

蹇硕的先前经历,已经是很难考证,只知道宦官中他是身体比较健壮的一个,比起其他宦官军事上也是略懂些,因而也就被大皇帝汉灵帝刘宏看重,提拔上来担任了西园军的负责人上军校尉职务。

从理论上来讲,大将军何进是要服从蹇硕领导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何进往往不太爱搭理蹇硕,蹇硕也是对何进有所顾忌。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去世,蹇硕曾想杀了何进立刘协为皇帝,但是他的手下潘隐与何进交情不错,暗中通风报信,致使何进得以幸免。

刘辩继位后,蹇硕与中常侍赵忠、郭胜等人谋划除掉何进。这次又是找错了人,与何进同郡的郭胜将他的密谋全盘托出给了何进。

得知内情后,何进开始反击了,他派了黄门逮捕诛杀了蹇硕,并将禁军划归到了自己手下。

中军校尉袁绍

袁绍出身名门望族,”汝南袁氏“向来有着“四世三公”的称呼。

有了这个背景在,袁绍在仕途上自然是晋升的很快,不到二十岁时他就已经担任了濮阳县长,他还喜欢结交党人、江湖义士,成为一方势力。黄巾运动爆发后,党禁解除,袁绍受到何进重用。

西园军组建,袁绍被任命为中军校尉,他想得更多的不是巴结宦官,而是怎么诛除宦官。刘辨继位后,宦官与何进的矛盾激化,何进被宦官杀害,袁绍与叔父袁隗佯称奉诏,将宫中宦官全面诛杀。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入京后,一家独大,各路联军讨伐董卓,袁绍因家世又被推举为了关东联军首领。讨董卓失败后,各路势力大举扩张,袁绍先后占据冀州、青州、并州、幽州,成为当时北方最大的军事势力。

建安五年(200年),决定谁是北方最大地主的官渡之战中,袁绍被曹操打败,袁氏家族从此也就走了下坡路。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在平定了内部各处叛乱后病逝于冀州。

下军校尉鲍鸿

鲍鸿的早年生涯不详,他出现在史书上,已经是中平二年(185年)。

当时担任右扶风的鲍鸿,跟着车骑将军张温,去平定由韩遂等人领导的进犯三辅地区的凉州叛军。

当年十一月,有颗流星划过天际,光芒十分耀眼照耀到了凉州叛军的营地,致使驴马嘶鸣,韩遂等人认为很是不吉利,就撤军了。乘着大好时机,鲍鸿与时任破虏将军的董卓联军出击,大败凉州军队。

中平五年(188年)八月,汉灵帝设置西园军,鲍鸿被任命为下军校尉。当年十一月,鲍鸿还前去征伐了豫州汝南郡葛陂县的黄巾军,并大获全胜。

从经历上看,鲍鸿还是有点本事的,可惜地,鲍鸿也有着他的短板,就是喜欢贪。

中平六年(189年)三月,鲍鸿因为贪污军饷而被豫州牧黄琬弹劾,并因此被下狱处死。

典军校尉曹操

三国三巨头之一曹操的大名,在中国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曹操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有了背景,他的迁升也就很快。

熹平三年(174年),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之后他又被任命为了洛阳北部尉。光和三年(180年),曹操又被任命为了议郎。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中平五年(188年),汉灵帝设西园军,曹操又被任命为了典军校尉。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入京,独断朝政,曹操从洛阳逃到陈留,起兵征讨董卓,从此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人生。

关东联军讨伐董卓失败后,各路势力各自发展,曹操的势头尤为迅猛,直至成为北方唯一能与袁绍抗衡的势力,双方一场官渡大战,最终袁绍失败,曹操成为北方最大的地主。

官渡之战后,曹操继续扩张,逐步蚕吞袁氏集团残余地盘,远征乌桓,步步紧逼拿下荆州,终与孙刘联军打了一场阴沟里翻船的赤壁之战。

赤壁战争失利后,曹操转换方向,于建安十六年(211年)开始对关中用兵。韩遂、马超领衔的关中联军自然不是曹操对手,逐渐被攻破平定。之后,曹操又南下征讨孙权,终究无功而返。这期间,曹操的职位却是逐步提升,由汉相、魏公一路走来,直做到了魏王。

建安二十年(215年)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期间,曹操与刘备为汉中大打出手,最终还是让刘备拔得头筹,占据了汉中。之后,双方势力以及牵扯进了孙吴的襄樊战役展开,这次关羽兵败身死,刘备集团大大地失利。

然而,曹操的人生也快要到了尽头,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还军到洛阳,病逝在洛阳,时年六十六岁。

助军左校尉赵融

赵融的个人事迹,在史书上的记载很少,他是凉州汉阳郡人,字稚长。

中平五年(188年),汉灵帝设置西园军,赵融名列八校尉之一的助军左校尉,后来赵融加入了曹操集团,被封为荡寇将军,还做了光禄大夫。

赵融在大嘴祢衡话语里很是不堪,祢衡认为,赵融没什么才能,因为肚子大(有腹尺),可以去管理厨房(可使监厨请客),意思是说赵融只是会吃肉(赵健啖肉也)不会办事情,嘴巴也真是够毒的。

助军右校尉冯芳

冯芳能够担任西园军的助军右校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大宦官曹节的女婿。

走了宦官门路的冯芳,很是让士族阶层看不起,少年时与蔡邕齐名的桓彬就从来都不把他放在眼里,也从不出席冯芳出现的宴会。冯芳忌妒得不行,还举报桓彬结党。冯芳后来出任了大司农,因收受贿赂被罢黜。

左校尉夏牟

夏牟先前担任的是谏议大夫,之后才被任命为了西园军的左校尉,他的各种事迹不详。

据说,董卓进京不久后,夏牟因与何进旧部分粮的问题闹不和而被杀。

右校尉淳于琼

淳于琼也是自从担任了西园军的右校尉,才在史书上有了身影的闪现的。之后,淳于琼投靠了袁绍,成为袁绍集团中的一名非知名将领。

袁绍手下有头脑的人物沮授,曾经劝说袁绍迎立走投无路的汉献帝,而淳于琼却是站在了目光短浅的反对一方,以致使袁绍失去了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机会。

官渡之战初期,淳于琼曾与颜良、郭图攻袭白马,也正是在这场交锋战中,颜良被斩杀,淳于琼军败撤走。

淳于琼之所以后来为人们所熟知,他还是官渡之战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袁绍军队粮食存储地乌巢的守将,《三国演义》里就有着对他的细致描写,然而历史上的他也并非这么不堪。

曹操偷袭乌巢,淳于琼见到曹军兵少,就在军营外面摆开了阵势,曹操军队的进攻很猛,淳于琼抵挡不住,只得退守营寨。曹军士兵都拼死攻打,袁军大败,几位将领被斩掉了头,淳于琼也被割下了鼻子。

当时曹操手下将领乐进抓获了淳于琼,曹操问道:“你今天怎么会变成这样子,是什么原因呢?”淳于琼的回答是:“胜负是上天才能够控制住的,问我又有什么用呢?”

曹操本来是想要放淳于琼一条生路的,刚从袁绍集团跑过来的谋士许攸就提醒曹操,淳于琼以后照镜子,看到自己没了的鼻子,是不会忘记今天的仇恨的,于是曹操就下令杀了淳于琼。

看来,这也是个悲催人物了。

《凭栏观史》特约撰稿人:菊花茶

菊花茶,本名郑良,网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论坛知名历史作家,资深三国控。曾发表过《华山论剑》、《历史原来是这样的》、《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祸起萧墙》等文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