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不能把工资打到银行卡里,各地官员到底是怎么领工资的?

严正声明:本文素材来自《古代冷知识》一书,反对转载,拒绝伪史,保证没有任何政治联想!

在当今社会,我们每个月拿工资,基本上都是老板发到工资卡里面,或者通过各种各样的高端的科技手段实现转账。我们可以想一下,在古时候又没有转账这一种科技,而且全天下都由皇帝一个人管理,自然会由他发工资,那么皇帝又怎么把工资发到全国各地的官员手里面呢?

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一下当时工资的概念到底是什么?古时候的工资并不像我们现在这样,都是以金钱为结算的,因为那个时候粮食要比金钱更重要。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历代以来都是自给自足的,是一个农业大国,百姓可以没有钱用,但是不能够没有粮食吃。

每一年,老百姓种植的粮食都会上缴一部分到国库,然后这一部分粮食就会作为工资发放给各地的官员。除了在中央有一个国库之外,其实在各个城市里面还有自已有公用的仓库,这些仓库就是存放发工资所需要的粮食,就近的官员就可以到这个仓库里面领取工资。

在汉朝的时候,工资是每年发放一次的,主要是为了方便,不用每个月发。在某些特殊情况之下,粮食也会折算成金银发放。到了晋朝时期,还出现了一种比较另类的发工资的方案。那就是官员可以领取一定的田地,然后他们在这些田地里种植粮食,收成全部归自己所有,不用上缴。

后来到了唐朝,除了一般的粮食和金银之外,还出现了一种比较创新的工资形式,那就是一种硬货币——绢帛。如果你拥有这种东西的话,那么你可以在市面上兑换任何等价的物质。官员在领取工资的时候可以选择领取一这一种硬货币。

然后,到了宋朝时期,那时候的官员已经可以接触到了纸币形式的工资,不过这一种纸币并没有流通在市面。据悉当时宋朝为了提升官员的福利,还发明了一种兑换券,供内部员工发放福利所用。官员有了这一种兑换券,就可以兑换指定的物质。

到了近代时期,不管是明朝还是清朝,他们都是沿用了之前朝代的工资发放制度,不过只是把粮食变成了纸币。不过那段时间由于经济不稳定,国库又大多空虚,所以,很多官员都领不到对应的工资,过得还不如老百姓。当然,那些贪官就没有这个烦恼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