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乐不思蜀,偷度余生,而他的儿子们却不得善终

刘禅咱们都知道,蜀国的末代君王,刘备死之前把治理国家的大任交给他,本想着他能够牢记父亲的嘱托,能够让蜀国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加上有诸葛亮这样出类拔萃的老师,和皇室良好的学习环境,阿斗本能够有着无限的潜力和机遇的,可是这个阿斗偏偏就是不争气,姜维正带领着蜀国军民奋勇杀敌,保卫国家,和司马昭交战正酣,可就在双方交战的时候,突然从宫里传来消息,咱们可爱的阿斗,竟然主动弃权,投降司马昭,搞得人啼笑皆非。在魏国,他的生活条件倒也不差,仅比在蜀国皇宫差一点。可是在魏国,为了保全自己,苟且偷生,又闹出了“乐不思蜀”的笑话,说在这里比在蜀国快乐多了,讲到这里,我想替刘备说一句:“傻儿子,我要把你带走。”

俗话说的好,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刘禅这样卖国求荣,背信弃义,蜀国将士的亡灵是不会放过他的,这样的债体现在了他的儿子们身上。

刘禅的长子刘璿,因为是长子的缘故,所以早早的就被刘禅立为太子,都当上太子了,自然要好好享受一番,应该找点兴趣爱好什么的,于是乎,在刘璿当太子期间养成了养花逗鸟、’骑马射箭的爱好。可见这位太子也和他的父亲一样,都不思进取之人,蜀国后继无人。不过用不着等他到继位,蜀国就应经灭亡了。

当魏国邓艾大军攻打蜀国的时候,刘禅看情况不妙,便主动投降,长子刘璿也没啥意见,可是刘禅手底下的姜维大将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拱手让人,山河破碎,让自己无家可归,便想使用离间计,使邓、艾两位将军反目成仇,互相残杀,乘机夺回蜀国政权,姜维的计谋成功了,邓艾两军互相残杀,血流成河,可惜太子刘璿被卷入乱战,不幸被杀,一同被杀的还有关羽的后人。

刘禅的其他儿子死的也很窝囊,在刘禅投降之后,他的儿子们也跟着他到了洛阳,本想着能够荣华富贵,可是事与愿违,一个个的都做了短命鬼。

刘禅的次子刘瑶,三子刘琮,四子刘瓒,七子刘璩也都是平庸之辈跟着父亲到了魏国,后来变成了晋国,也给了封号,谁承想在晋国的永嘉之乱中被残忍屠杀全部灭绝。

五子刘谌可以说是最有骨气的一个了,在刘禅准备投降的时候,刘谌誓死不从,跑到爷爷刘备的庙前,自杀而亡。六子刘恂,这是刘禅的儿子里唯一善终的一个了,在投降的时候,刘恂没有跟随刘禅去洛阳,而是转而南下,到了南中找到了蛮王孟虬,并在那里安顿了下来,至今都有遗迹残存。

刘禅虽说是活了下来,可是晚年的时候没有一个子女在身边又有什么用呢,受尽孤独,而且还戴上了亡国之君的帽子,被后人嘲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