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绕行岐山——《易经》

岐山不但是《黄帝内经》的诞生地,也是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的诞生地。

根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文王”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也就是说,当时文王(西伯昌)被崇侯虎陷害而被殷帝纣囚禁在羑里整七年,在狱中,西伯昌潜心研究易学八卦,通过八卦相叠从而推演出现在《易经》中所记载的乾为天、坤为地、水雷屯、山水蒙等六十四卦。

《周易》在西汉时期就被列为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之首,由此可见其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的最崇高地位。

《周易》的核心就是”三易”,即”简易”、”不易”、”变易”。简易是指世间万事万物无论多么复杂,当人们了解其本质的时候,就会变得很简单;变易是指世间万事万物时刻都处在变化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不易是指很多事物的表现方式可能是多种多样,但引发这些表现方式的规律、法则是不变的。

唐、宋以后的易学研究,又建立了另一”三易”之说,即”理、象、数”。如果用现代的观念来说,”理”便是类似于哲学思想的范围,它是探讨宇宙人生形上、形下的能变、所变与不变之原理;”象”是从现实世界万有现象中寻求其变化的原则;”数”是由现象界中形下的数理,演绎推详它的变化过程,由引而知人事与万物的前因与后果。

反之,也可由数理的归纳方法,了解形而上的原始之本能。再来综合这三种内涵的意义,便可知”《易》理”之学,是属于哲学性的。”象”、”数”之学,是属于科学性的。总而言之,完整的易学,它必须要由”象”、”数”科学的基础而到达哲学的最高境界。它并非属于纯粹的思想哲学,只凭心、意识的思惟观念,便来类比推断一切事物的。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易,变也!各种病不了解病根变化如何了解医治之法?简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文明。

《周易》回答了诸多哲学、天文、预测等方面问题,是真正的一分为二观点,比马克思学说早了几千年。它注重推理和条件约束,没有任何宗教色彩,通过象、数、、理的推演,展示了独特的宇宙观,回答了物质、能量、信息、质量转换、辩证法则(主次要矛盾、普遍和特殊)、整体运动变化、人的意志等纯哲学命题,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重要意义,独树一帜。其辩证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先躯。

《周易》预测所利用的偶合律,最早找到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完美结合点,是探讨偶然和必然哲学范畴的先声;其二元世界统一论思想,揭示了我们目前所处的宇宙空间的真象,暗示了二元世界解决一切问题的不二法门。

《易经》中常用的很多词语至今仍在我们口头应用,”突如其来”、”夫妻反目”、”谦谦君子”、”虎视眈眈”——

《周易》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也是如此,正如孔子说过的”日用而不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