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逝世的单田芳先生,更准确的评价应当是“评书大王”

给单田芳单老定论,窃以为“评书大王”四个字是比较客观贴切的。

人逝去不必一定封神封圣封大师,关键在应有一个恰当的哀荣。“评书大王”里的“大王”,是说他产量高、影响广,具体到艺术水准,则可以搁置,毕竟“文无第一”。

单老评书涉猎的时代,能从商周革命直到改革开放,几乎所有重要朝代不断档,殷周封神演义、汉末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薛家将、三侠五义、白眉大侠、岳后传(铁伞怪侠)、明英烈、洪武永乐剑侠、明末遗恨、童林、太平天国(百年风云)、乱世枭雄…产量既多,那么故事在需要说书人虚构发挥的紧要关节处,便难免程式化,也难免出现单氏惯用常用语遍布其作品各个角落的现象。

举例如《百年风云》,遗憾之一是当年没能录完,遗憾之二是,最精彩的太平天国段落,说书人对于战场的设计和构想,仍旧停留于他以往同类作品的套路性想象,比如石达开、萧朝贵仍须像长枪袍带书里的武将那样要上战场举大刀单挑…

至于短打书,单老《童林传》之于王玥波《雍正剑侠图》,敷衍铺陈的规模,也至少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差距,而前者细节中亦能看出单老套路化的补缀演绎。

当然,套路无罪,我到现在仍然认为套路化是商业类文艺作品的重要标志。

而在那个年代,光是打开收音机,等到听见单老辨识度极高的嗓音,就已经足够让听众在每天的固定时间得到满足了。

还是那句话,感谢单老对我们的启蒙和陪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