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到南京,怎能不知道这些秘密?!

说到南京,大家一定不陌生,南京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南京旅游景点包括了中山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夫子庙、南京长江大桥、明孝陵等。 南京又是十朝都会,“衣冠文物盛于东南和都市大气之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透露出几分儒雅之气,豪杰之风,斯文秀美,亢朗冲融。”同时南京作为天下文枢所在,文化底蕴深厚,所谓“菜佣酒保也有六朝烟水气”。除了著名的南京旅游景点可供游客游玩之外,南京的美食也不容错过。南京的饮食以京苏菜(金陵菜)和清真菜著名。金陵菜的四大名菜包括松鼠鱼、蛋烧卖、美人肝、凤尾虾。制作金陵大菜的知名菜馆有绿柳居菜馆、马祥兴菜馆等。

看到这些是不是就足够吸引你呢~

但是今天小编要介绍的可不是这些哦

而是老南京人都不一定晓得的10个秘密

等我悄悄告诉你

1、南京的东南西北四个角分别在哪?

就算你在南京生活

要问你南京东西南北四个角分别在哪里

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

为此

有人曾经实地探访过

给出了答案

最北“角”:六合区草塘

草塘村有一条东西走向、宽约3米的路,

隔着江苏和安徽路以北是安徽,

路以南是江苏。

最西“角”:浦口区石西

村庄最西头,

一条近乎被树丛遮蔽的水沟划分了江苏、安徽两界。

最南“角”:高淳县水碧桥

过了水碧桥,

对面就是安徽宣城的水阳镇。

南京市区听不懂的高淳话,

对岸的宣城人却能听懂。

最东“角”:栖霞区江边

江边是个村,

站在村子的江堤上,

江边村北临长江,

与仪征隔江相望,

东接句容。

2、南京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梧桐树?

第一次来南京的人,也许都会惊讶于南京竟然有那么多的梧桐树,郁郁葱葱密密麻麻。南京的梧桐树不但高大,而且到处都是。但是南京为什么有那么多梧桐?就算是在南京生活过的人,也不一定知道。

所谓南京的梧桐树,其实是悬铃木。以前,南京最多的树木是柳树,直到1872年,上海租界的法国传教士带来了第一批悬铃木,种在石鼓路。

南京001号法桐树龄,地点:金鹰国际花园南门口

南京广种法国梧桐,始于1920年代。1917年,孙中山发表《建国方略》,决心营造一个理想中的首都南京。1925年,南洋修得森林管理专业、时年33岁的傅焕光被委以主持南京园林项目的重任,那时就种了很多梧桐树。

五年后,当1929年6月孙中山灵枢移放回中山陵举行“奉安大典”之际,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园林之城”已初露端倪:从孙中山灵枢经过的码头-中山北路-中山东路-东郊,全长12公里长的中山大道两侧和街道绿岛上,一万多株为中山先生护灵的法国梧桐,6米一株、每排6株,整齐地延伸了十多里,直到紫金山顶中山陵。从中山门到陵园的大路两侧,则种了1034株法国梧桐。

中山东路梧桐树

之所以采用法国梧桐,是因为法国梧桐是三球悬铃木,代表纪念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中山陵的梧桐的形态很多都是三叉的,这也是人为拗成的,为了纪念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而在南京流传宋美龄很喜欢梧桐树,所以蒋介石在民国时期南京城广泛种植梧桐树,并不确切。但蒋介石也偏爱法国梧桐,曾大手笔购得两万棵法国梧桐树,遍种南京街头。

3、新街口为什么被称为中华第一商圈?

新街口之所以被称为中华第一商圈,并非因为它是中国最大的商场,而是因为它是中国商贸密集度最高的地区,超过北京王府井和上海徐家汇。每逢节假日,日均客流量峰值近百万人次,近百家世界五百强分支机构入驻。中华第一商圈,当之无愧。

4、南京地铁线路长度世界第11位

截至2016年1月,南京地铁有6条线路、121座车站,线路总长225.4公里,地铁线路长度居大中华地区第四,仅次于北上广、世界第十一位。没想到吧?

而南京地铁,也是中国大陆第六个建成并运营地铁的城市,也是大陆地区唯一盈利的城市轨道交通。

5、把杭州倒过来,竟酷似南京!

南京和杭州,这两座同样美丽的城市,经常被拿来对比。可它们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把杭州倒过来:

龙井—紫金山,西湖—玄武湖,钱江新城—河西新城,钱塘江—长江……还有两座城市各自的隧道、高架及过江通道。连杭州动物园与南京红山动物园、宁杭高速公路与杭宁高速公路都在相似的位置上,并且两城的绕城都以长深高速G25命名,是G2501南京/杭州绕城高速。

6、南京人为什么爱吃鸭子?

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来南京最方便的是水路,长江岸边极其忙碌,也有一部分船舶进入秦淮河,当时秦淮河很宽,大船可以风雨无阻穿行河中,而其中一种货物在秦淮河上贸易很多,就是鸭子。鸭子从苏北出发,刚踏上路程只是一个个毛绒的幼鸭,路上成长,到达南京时已可以宰杀。

而且鸭子性凉,在南京酷暑天吃鸭肉十分的消暑,于是自古就很受南京人的胃口,这一习惯就流传下来,不管冬暖夏凉,鸭肉始终是主流。

南京的烤鸭据称是鸭创始于南京王府膳房,而朱元璋定都南京后采用了采用炭火烘烤方法制作鸭子,使鸭子酥香味美,肥而不腻,被命名为“烤鸭”,他也被民间传为烤鸭的祖师爷。虽然无法找到确切的产生时间,但无可争议的是,北京的烤鸭、广东的烧鸭都是以南京烤鸭为宗的。

7、南京城墙连起来是什么样?

据说南京城墙连起来就是朱元璋的侧脸早有历史爱好者提出“整个明城墙就是按照朱元璋侧面头像建造而成的。”“城墙连线构成人脸”,“石头城是他的后脑”,“玄武湖是他的眼睛”,这和“北京景山公园俯瞰为何酷似一尊坐着的人像”一样都是未解之谜,有待后来者不断深入挖掘揭秘。

也有人质疑这个说法,但是就算不像朱元璋的侧脸,南京城墙连起来,确实像一个古代成年男子的侧脸。

8、南京人为什么吃辣油?

“啊要辣油”几乎成为南京话的代表句子了,但说起为什么南京人喜欢吃辣油,那就有话可以说了。

辣椒是在明末从美洲传入中国的,最先从江浙、两广传进来。从传播路径来看,南京人接触辣椒应该在四川人之前。

据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夫子庙有一家老南京人开的虾仁馄饨店,他家的辣油馄饨被为“城南一绝”。老板精心研制出一种用熟猪油掺入干红辣椒熬制出的固体辣油,一炮打响。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曾短暂地迁都重庆,而等回到南京后,很多重庆人一起跟着来了。而南京人并不是很爱吃辣,为了照顾重庆人的口味,才会每次都问要不要辣油。这种说法认为,“阿要辣油”正是南京人不怎么吃辣的体现。

9、苜蓿园没有苜蓿为什么还叫这个名字?

苜蓿园大街和苜蓿园地铁站在南京都很有名,可是那里根本就没有苜蓿啊,为什么还叫这个名字呢?

苜蓿园地铁站

苜蓿园是元官署名,属大都留守司上林署,掌种苜蓿,负责饲养马、骆驼、山羊。所以这一片叫做苜蓿园。

而苜蓿园临近的下马坊同样有典故,古代在宫禁陵墓或庙宇寺院前建立牌楼,乘车骑马的人到此,必须下来步行,叫下马坊。明孝陵下马坊上书“诸司官员下马。”《清实录·天聪三年》:“陵东西两旁,立下马坊,禁乘车马行走,过必下。”故名。

10、现在北京的故宫和当年的明故宫如出一辙

别看现在明故宫是一片断壁残垣,但是600年前从南起光华门,北到富贵山 都是皇家禁区。 现在的南航附中是六部的所在地。后标营是皇城禁卫部队神机营驻地。占地面积超过101.25万平方米,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

后来,明成祖朱棣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并模仿南京故宫而建造了北京故宫。因为南京故宫叫“紫金城”,而北京又没有紫金山,所以,北京故宫如果再叫“紫金城”就不合适了,因此就把北京故宫定名为“紫禁城”,这样与“紫金城”既是谐音,含义也很贴切。

而当时的南京故宫要比现在的北京故宫大得多,对比一下现在北京故宫,可以想象当年南京故宫是有多雄伟。

南京故宫复原模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