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大战中袁崇焕所用红夷大炮的来历, 是谁从一艘沉船上打捞上来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发动六万大军,再次入侵辽东。大军西渡辽河,二十三日,后金军抵达宁远,经略高第和总兵杨麟拥重兵于山海关,不去救援宁远。 袁崇焕得知后,随即写下血书,与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纲等将士盟誓,以死守城。袁崇焕一面坚壁清野,一面让同知程维楧盘查奸细,通判金启倧守护粮草,并传檄给前屯守将赵率教、山海守将杨麒,如果有将士逃到这里,可将其全部斩杀。

努尔哈赤自起兵以来,从未败绩,而且每一战都是以少胜多。这次,他手握六万精锐,以为拔下宁远城,易如反掌。孰不料,遭到了袁崇焕等人的殊死抵抗。

当时在孙承宗和袁崇焕的训练下,在山海关一带的士兵素质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工事也得到了修复和增加,袁崇焕将十二门“红夷大炮”摆在城墙上,利用红夷大炮朝后金骑兵猛轰,后金攻城四天却依然被明军阻挡在城外。

努尔哈赤亲自上阵指挥,不料自己也被袁崇焕的红夷大炮击伤。后金军队拼命将努尔哈赤救回,伤重的努尔哈赤见宁远城久攻不下,而自己的士兵又伤亡惨重,只有下令撤军。宁远之战最终以明军获得胜利而告终。

宁远之战,让袁崇焕和红夷大炮一战成名,那么,袁崇焕所用的十二门红夷大炮是怎么来了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大炮竟是从一艘沉船中打捞上来的,主持这项打捞工作的人是邓士亮。

邓士亮,字寅侯,蒲圻县(今赤壁市)羊楼洞人,主要生活经历在明万历至崇祯年间。明万历辛卯(1591年)乡试中举,甲辰(1604年)中进士,初任彝陵州学正,再任四川绵州学正,升广东肇庆府推官。后经考核,任宗人府经历,升南京户部广东司员外,旋擢户部浙江司郎中,出任四川马湖府知府。后留川任川南道尹,任职一年,卒于任上。

嘉庆《蒲圻县志》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邓士亮担任广州府推官的时候,“有红夷(荷兰)船、澳夷(葡萄牙)船肆掠海防,公多方守御。适贼船遭飓风沉没阳江海口,公寻觅善水者捞探,方知船沉深水,架有大炮,随浸沙泥。捐俸雇募夫匠,设计车绞,获取大炮三十六门。总督胡公运解至京。又绞获大红铜炮两门,储肇庆府军器局中。随行差二炮至京,永镇边封。”

具体经过是:1620年前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艘 “独角兽”号舰船,因遭遇台风在广东阳江海域沉没。担任广州府推官的邓士亮巧妙地打捞起了沉船上的大炮,除了中小铳外,共捞得大铳(红夷炮)36门,并将其中24门紧急运往京城。这其中半数被运到宁远。

邓士亮在《心月轩稿》中对此事也有记载,当时共捞起红夷大炮36门,解京24门。数年后又在广东沿海捞起两门炮。

在宁远大战中,袁崇焕将这些“原装进口”的红夷大炮摆在城墙上,满洲人根本不知道这种武器的厉害,结果死伤甚重。

由此看来,宁远大捷,也有邓士亮的一份功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