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一句话中原动荡,王充归去,千里沃土,民十不存一

在东汉未年的三国时代混乱不堪,如果说中原大乱的起因,哪就一定会提到一位人物贾诩,一位被曹操所收,又不敢用的精彩人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贾诩和刘巴一样,从张绣处被动投曹操后,无处可去,曹操也不可能把贾诩放任外流。如果说大隐隐于朝的是那种隐士高人的一个案例,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贾诩可以算成隐士。

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贾诩出生在凉州武威郡姑。自东汉开国以来,东汉王朝就和散居于凉州周边的羌氏各部族进行了百年战争,这里长期兵荒马乱,复杂而险恶的生存环境正好造就了贾诩超强的适应能力。贾诩的谋略水平放在整个三国谋士群中来考量,都是超重量级的,三国无论哪个谋士,还没有谁敢说自己的智商在贾诩之上。

当初贾诩弃官还乡,路上遇到了一支反叛朝廷的士兵,贾诩和同行的几十个人都被活捉,叛兵要活埋他们。贾诩的临事应变能力非常强悍,他为了自救,谎称自己是护羌校尉段的外甥。当时段是朝廷专剿羌氏反叛的方面大员,在西凉的威望非常高,士兵都知道段的分量,再加上贾诩和段都是姑臧人,当然不敢加害段校尉的外甥,就把贾诩给放掉了。

贾诩真有本事,吹牛撒谎脸不红心不跳,和士兵头目有说有笑,喝了鸡血,拜了把子,而与贾诩同行的几十个倒霉鬼全部被活埋。然后贾诩揣着士兵送的盘缠,大摇大摆走了。当然这只是小聪明,难度系数并不高,是个反应快的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说:谁谁是我舅舅,谁谁是我二大爷。

不过贾诩第一次在历史舞台上正式出场亮相、就留下了干古骂名,可以说,三国初期的大乱,贾诩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巨贼董卓被王允和三姓家奴吕布联合干掉,董卓手下的三大马仔李、郭汜、张济见前程无望,准备散兵回多,不在官场上混了 。

贾诩给李催壮胆,说如果我们一味逃跑。官府的一个小官就能把我们收拾了。不如弟兄们齐心来票大的,“为董卓报仇,杀掉王充,自成诸侯”事成,我们做诸候,事败再逃不迟。西凉这些兵头将领,这些人本就是江湖流匪一类。被这么一来。果然出大事情了。西凉军张牙武爪的找王允寻仇,最终族灭王允,大败吕布。各路军阀杀在一处,砖头横飞,中原地区遭到了战争的空前破坏。“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贾诩是个游离于主流社会价值道德体系之外的非主流鬼才,贾诩存在的价值,也许不能用爱国爱民这样的泛泛标准来要求。就贾诩来说,李催、郭这些乱世人物不可能给贾诩实现个人价值提供很好地舞台,跟着强盗土匪能有多大出息?但当时群雄混战,袁绍和曹操都只处在事业刚起步的阶段,贾诩未必对他们有多少深入了解,再加上距离遥远,显然他们还不是贾诩合适的买家。

在贾诩的选择菜单上,张济的侄子张绣是个不错的人选,而且盘踞在南阳一带,收入比较稳定。贾诩觉得暂时在张锈家里吃饭比较安全,就暗中和张绣挤眉弄眼,果然就把张绣的七魂六魄给勾了过来,派人来请贾诩过去当军师,张绣的这块舞台虽然不算太大,但足够贾诩伸展自己的神鬼之オ了。贾诩之所以能在三国江湖上扬名立万,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在南阳的那次超精彩的演出,配合贾诩精彩演出的绿叶是三国头号英雄曹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