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比唐僧还传奇,无人知晓,他不是鉴真,还比唐僧早150年

著名的译经大师、中天竺人昙无谶6岁上死了爸,他妈带他整天织布,日子过得太苦。后来他妈见一个著名的沙门供养丰厚,整天吃香的喝辣的,羡慕的不要不要的,于是把昙无谶送入佛门,当时他才10岁。

一进佛门,昙无谶的聪明充分显现出来了,记忆力强大到四六级词汇分分钟搞定。当时还和著名的白头禅师辩论了一百天,什么都难不倒他,惹得禅师把自己珍藏的桦树皮版《涅槃经》都送给了他。

昙无谶一时风头无两,很是得意,但不久就摊上事儿了。

昙无谶有个远堂兄,是给当时的天竺国王调教大象的,结果不知怎么弄死了一头国王的白耳大象,国王一怒之下杀死了他,抛尸城下,并下令不准亲戚探看。

昙无谶跑去哭丧,并哀戚戚埋了堂兄,国王大怒要杀昙无谶。昙无谶辩解道:哥哥犯了法,您杀他是因为国家法度,我埋葬哥哥是因为亲情,这都合情合理,您为什么生气呢?国王觉得他说的很合理,又听说他还会些占卜咒术,于是留下他。

但伴君如伴虎呀,慢慢地昙无谶就跟国王尿不到一个壶里了,后来他就寻机逃到了龟兹,当然也没忘了带上他的《涅槃经》,但龟兹人不信涅槃,他辗转又来到敦煌,正式挂牌,开始讲经译经。

清闲日子没过多久,敦煌就被河西王沮渠蒙逊占领了,昙无谶也被请到凉州,为北凉讲法传道,这一时期正是昙无谶译经生涯的巅峰,因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二十卷《涅槃经》就译于此时,同时还包括其他各类总共几十种经书。

有次,沮渠蒙逊走到山中口渴难耐,附近又没有水源,随行的昙无谶对着石头念咒,竟变出活水来,北凉王无比惊讶,从此更将昙无谶视为神人,经常让他占卜问吉凶。

正是这种被迫担任的法师身份,把可怜的昙无谶又卷入了祸事。

公元429年,太子要去攻打邻国,临行前,沮渠蒙逊要求昙无谶为儿子占卜,结果上吉。但开战不久就传来噩耗:北凉太子已惨死于乱军当中。

这下气坏了沮渠蒙逊,大骂佛法无用,又是遣散僧人,又是捣毁寺庙,就差直接带人进门来砍昙无谶了。昙无谶深知:自己的生死无关紧要,但沮渠蒙逊如此迁怒于佛教,佛法在此地的地位恐怕一落千丈,僧侣们为弘扬佛法付出的心血将全部东流。

昙无谶怀着一种悲悯的心情抬头看了一眼佛像,突然灵机一动,赶紧打发人去请北凉王沮渠蒙逊。

沮渠蒙逊来了之后,昙无谶一顿哭诉:佛法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如今大王下令灭佛,连佛祖也禁不住悲伤流泪。大王,不信您抬头看哪!

沮渠蒙逊不看还好,一看吓一大跳。只见佛祖脸上赫然两行泪痕,表情悲凉。沮渠蒙逊追悔莫及,赶紧下令停止了灭佛行为,这才避免了佛教文化在河西走廊一带绝迹,昙无谶也松了一口气。

要说前两次昙无谶靠着自己的如簧巧舌和聪明心智扭转了乾坤的话,但在自己的身家性命这件事上,他没能力挽狂澜。

昙无谶名声在外,惹得北魏国君拓跋焘也想把这个著名的大咒师接到自己国家去传法布道。使者表明来意,沮渠蒙逊陷入了两难境地,送又舍不得,不送又怕北魏发兵攻打自己,愣是个左右为难。

正巧昙无谶来请求沮渠蒙逊,说他想去天竺跑一趟,再弄些经书来,喜得沮渠蒙逊赶紧答应,但心里却打着小算盘:这么个国宝,半路被北魏截去那就太惋惜了,干脆:谁也别想得到!

于是暗自打发人一路尾随,在路上就将昙无谶送去了极乐世界,可惜一代法师,生前译作无数,竟身死在西域荒漠。

可以说,昙无谶比唐僧还有名,但历史上很多都知道唐僧,却无人知昙无谶。可见,《西游记》在宣传人物上的作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