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都是通过不正当手段上位,一个成为千古名君,另一个却成了昏君

夏桀商纣都是古代的昏君,提到昏君,我们今天要聊的人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隋炀帝杨广,那个把隋朝败光的人。致君尧舜,是古代所有帝皇的目标,今天我们要聊的人就是唐太宗李世民,那个开创了开元盛世,为大唐奠定了三百年基业的一代明君。

其实他们两个人有着很多的相似点,毫无疑问,杀兄逼父,这种人间惨剧自然有悖于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从许多方面来看,李世民通往皇权之路都与隋炀帝有浑名类似之处,甚至更为血腥,但在传统史家的笔下,二者的评价却有天壤之别,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都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夺取了皇位,都好色,还都有文采,可为什么却结局相反呢?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

第一,朋友圈不一样

为什么这么说呢?杨广的朋友圈很窄,很封闭,完全就是凭个人喜好。隋炀帝就是偏信了虞世基,最后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而李世民则完全不一样,不管是投城还是被俘的,只要是有本事的,他都重用,比如尉迟恭,秦琼,徐世绩等,这里特别要提到一个人:魏征。为什么要提到他呢?因为他很有代表性,他曾经六其易其主,古代特别讲究从一而终,尤其是他曾经效力于李建成,主张先下手为强。但是李世民也把他收为己用。

第二,一个穷兵黩武,一个悬崖勒马

杨广三征高丽,无功而还,最后死于兵变。 唐太宗亲征高丽最后也以失败告终,这不禁使人想起了隋炀帝的命运。然而,唐太宗毕竟不是隋炀帝,他会及时改弦更张,直面自己的错误。据史料记载,当时朝中许多人都反对太宗亲征辽东,但没有人能够说服太宗,等到他失败而归时,他才无限感慨地说:“要 是魏徵还活着,他一定不会让我去征讨高丽的,我也就不会落得这样的失败。”于是,魏徵的墓碑被重新竖立起来,而魏徵之子与公主的婚姻也重新提上议事日程。

第三,对待百姓的态度

原因似乎很简单:隋炀帝在登基之后,滥用民力, 兵革屡动, 使隋王朝迅速覆亡;而唐太宗深知隋朝灭亡的原因,懂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所以,唐太宗完成了一个华丽转身,他从此励精图治,与民休息,不仅奠定了唐王朝三百年的基业,也创造了一个传颂千古的“ 贞观之治”的美丽神话。

生存下去,才是硬道理,不能生存,谈何发展?成王败寇,诽谤栽赃,也只能怪你自己。老百姓要的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能让他们吃饱饭,他们自然就会拥戴。所以,一个成了千古暴君,而另一个成了千古明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