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称帝的可行性分析:不是不愿,而是不敢

曾国藩称帝一说在曾粉中被炒的比较火,有些想借此来夸大曾国藩的正面形象树立一个模范,还有一部分是企图借炒作曾国藩来推销自己,甚至有其他目的。

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会因后人的篡改而改变,在证据和推理下一切会还原为现实,相反变得更加夺目。

要说曾国藩想不想做皇帝,从其“亟功名”这一点来看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在他个人的书信日记中无半点流露,说想做皇帝的大多来自野史与后来个别史家的杜撰。

曾国藩经过官宦与战争的摔打,其判断能力要高于常人,他不会在时势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做出那么愚蠢的判断,在太平天国之后,局势对其做皇帝是非常不利的,具体分析如下:

一、军事实力

在当时湘军虽然声势浩大,但是派系林立,矛盾重重,并且驻扎在各地。刘长佑的楚勇在大西南,左宗棠在闽浙,江西的湘军在沈葆桢之手,这几支和曾国藩都有隔阂和矛盾。

除此之外湖北的湘军在官文手中(满大人),骆秉章在四川。曾国藩真正能调动的只有曾国荃的兵,但是此时正是“饱则思殇”“倦极思还”的时候,凭借这样末端之弩去争天下只怕比太平天国结束的更快。

二、夺位动力

对于曾氏当然是坐上宝座这样的动力,但是下面的人呢?

基层的兵都是冲着升官发财的目的去的,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得到了。在于太平天国打仗的时候可以随意抢劫杀人就是他们的动力,如果为了曾国藩的皇帝宝座那样做会失去更多的人心,这就意味着夺位的动力比之前要缩水。

三、战略局势

曾氏的军队都紧缩在长江下游一带,在中游有官文的部队,扬州镇江有富明阿冯子材的绿营,北面有僧格林沁的骑兵,再北有胜保的部队。

可以这样说,一旦曾氏要称帝,将是末端强弩面临四面围剿。

四、名不正言不顺

刚才还称呼造清廷反的太平天国为贼,就这么快就也要步太平天国的老路?一直给自己的手下讲忠君爱民,想做皇帝还怎么给自己的手下解释?

既然有人肯当忠臣打太平天国,也会有人组织这个军那个营来灭掉曾氏自己做忠臣,而曾氏刚到手的金银宝贝会是后来者作战的动力。

还有一点,曾国藩在衡州练兵的地方就是当年吴三桂的演练场,这一点他不会不知道,一支疲弱之师,在强旅的环伺下,为了一己之私过把皇帝瘾丢掉已经到手的功名?

曾国藩的智商不会这么差,所以曾国藩不是不愿称帝,而是不敢,客观条件也根本不允许。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