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恐怖政策让他称为曾剃头,同时成为众矢之的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是晚清重要的大臣之一。曾国藩一生传奇,尤其是曾国藩家书传至后世,被许多名人拜读。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曾国藩如何被人们称为曾剃头以及成为曾剃头背后的辛酸苦辣。

当时是清朝咸丰二年底,太平天国的军队打到了湖南,湖南各地大多被攻占。这个时候咸丰皇帝开始着急了,他让在家守孝的曾国藩出山帮助湖南地方训练民兵保护家乡。

当曾国藩到达湖南的时候,太平天国的军队已经离开了湖南,转往湖北去了,但是湖南内部的土匪等妄想成为下一波太平天国的军队,烧杀抢掠。从中牟利,这个时候曾国藩站了出来,他下令凡有地方土匪、流氓、抢劫犯被抓获,不必经过州县,直接送到这里。只要捆送来者,一不需要参照法律,二不需要任何实际证据,只以举报者口辞为信,稍加讯问,立即结案。处理方法只有三种:一是立刻砍头,二是活活打死在棍下,三是施以残酷的鞭刑。审案局 “计斩决之犯一百零四名,立毙杖下者二名,监毙狱中者三十一名。”曾国藩因此获得了“曾剃头”的著名外号。

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曾国藩的大开杀戒真的收到了极大的效果,各地的土匪不敢轻举妄动,社会秩序得到稳定。

但是就是这样的政策不仅稳定了治安,同时也让曾国藩成为众矢之的。

曾国藩的政策越过了层层官员,同时也得罪了层层官员,在那时案子就是钱,不是现钱也是天大的人情,你把抓捕、审判、监禁、处决权统统收归自己所有,底下的官员就没有了油水自然对曾国藩恨之入骨。

同时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清朝已经腐烂到了极点,尽管有曾国藩这样的能臣,无奈大势所趋,当官不为百姓考虑,只为眼前的利益,灭亡也是迟早的事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