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第一陵:生前为国尽忠,死后他们依然要陪葬在刘邦身边

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是咸阳原上修建的第一座西汉帝王陵墓,从此以后这里的景观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先后有九位西汉帝王埋葬在这里,加上大小陪葬墓约计500左右,一目难及,煞是可观!

长陵又名“长山”,或“长陵山”。长陵与西汉首都长安城隔着渭水相望,据说过去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在为汉长安城中的未央宫前殿上,雄伟的长陵清晰可见。

在公元前201年的新春到来之前,刘邦迁都长安,他要在龙岗福地的八百里秦川坐牢自己打下的江山。

就在这一年,刘邦开始了实施执政以来最大的国家工程——修建自己的陵寝。他把陵地选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塬上,希望刘姓天下长安、自己长寿,把陵墓叫做长陵。长陵的陵园仿照都城长安建造,陵园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900米。

陵冢的下面是刘邦安寝的地宫,地宫里“内梓棺、柏黄肠题凑,以次百官藏毕,其设四通羡门,容六车六马,皆藏之。四方外涉,东石外方立,先闭剑户,户设夜龙、莫邪剑,伏驽,设伏火”。

陵园以东,是功臣陪葬墓群。在西汉诸陵中,长陵陪葬人数之多,陪葬墓格局之规整,在汉代帝陵中是绝无仅有的。

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的功臣和贵戚,死后多陪葬长陵。陪葬墓从陵园东门一直到泾河岸边,广延15华里。据说,当时陪葬的有100多人,现在尚可见到的还有70多个墓冢。每个墓冢占地不多,但墓冢之间前后左右的行列间距大致相当,排列得井然有序。

陪葬者大都是跟随刘邦立下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和近亲王侯。最知名的有萧何、曹参、周勃,周亚夫、张耳等人。陪葬墓的封土较帝后陵小得多,形状有覆斗形、圆锥形、山形三种。

现今地面上已看不到原有的礼制建筑遗迹,经探测发现,高祖陵和吕后陵的北部东西并列分布着两处建筑遗址:东边的在吕后陵北350米,西边在高祖陵北130米。从两处遗址分布位置来看,它们应为陵区中比较重要的礼制建筑。

在陵园外吕后陵正南,北距陵园南墙30米,有一大型建筑遗址,东西250米,南北亦在百米以上,遗址内有巨大的柱础石,红色墙皮,大量砖瓦堆积。距此遗址南约400米,有一较大型遗址,东西150米,南北近百米,遗址内纵横分布着截面为圆形和五角形的水管道。

史料上说,刘邦是因为征讨英布的时候被流矢所伤,伤势过重外加年事已高而死,刘邦在去世以前就开始营建长陵,史料上说:“汉天子即位初年而陵,天下贡赋一分为三,一归宗庙,一归宾客,一归山陵。”

尽管刘邦承袭了秦末以来天下大乱的局面,据说出门都凑不齐天子六乘之马,地下大臣上朝甚至还要乘牛车,但是长陵的规模还是相当可观的。

吕后死于刘邦十五年后,据说吕老太太是因为被她残害致死的赵王刘如意幻化成的一只小狗咬伤,狂犬病发外加年事已高而死的,看来吕老太太作恶都做的天怒人怨了,而且身后也没落得什么好结局。

吕后下葬二百年不到,长陵就被关外的农民起义军掘开,吕后的尸体甚至遭到了农民军的玷污,以至于她随身佩戴的印章,都滚到了长陵附近的沟沟里,被放牛娃捡到,成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