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鱼翅与花椒,细雨慢煎一湖春

​每一道食物,每一条地铁,每一首诗词,每一次阅读,都是一场诱惑,都是一场冒险。

诱惑多了,冒险多了,便真正爱上了!

鱼翅与花椒,出乎意料的美好!

“他用小漏勺把猪脑花放进咕噜咕噜冒泡的汤底,煮熟了倒进我的味碟中。一开始我想把它藏在蒜蓉下面,或者跟他聊个热火朝天,再趁他不注意偷偷和鱼骨头一起倒了。但根本没用,每次我自以为聪明地刚‘处理’掉一点儿脑花,他就往我碗里再加一点。最后,我心一横、眼一闭,张口就吃了。那口感像奶茶,柔软绵密,又有很丰富的层次,真是危险的诱惑。”

读这段文字,极有某种程度上的认同感。这是一个英国女孩扶霞·邓洛普在《鱼翅与花椒》([英]扶霞·邓洛普/著,上海译文出版社),记录自己在成都与一个研究烹饪史的中国学者吃猪脑花的经历。其实,我第一次吃猪脑花,虽然不像扶霞所形容的“毛骨悚然”的经历,但看着白花花绵软软的猪脑花,眼睛的确有些打怵,只是朋友一个劲地说,很好吃很贵的,我才动了一两下筷子而已。

每一道食物,都是一场冒险。冒险多了,却真正爱上了。英国女孩扶霞说,只要和一个熟悉喜爱的地方连在一起,即使一开始看上去恶心反胃的东西,也会成为最爱,吃起来也相当美味了。而一开始让她“恶心”“害怕”的中国菜,最终在她眼中却变得出乎意料的美好。

对我而言,读《鱼翅与花椒》,不仅是读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的舌尖上的冒险、诱惑与记忆,其实也更多的是换一种眼光,去看待我们身边的美食,去看待世界的方式。

扶霞说,之所以选择“鱼翅与花椒”这两种食材作为书名,是因为它们表达了大多数西方人对中国食物的一些异国情调。成长在英国牛津的扶霞,1994年到四川大学交流学习一年。爱好美食的她,报了个厨师培训班,此后,从吃货进阶为一个地道的中国美食家,不管食物有多么古怪,她一律来者不拒,从普通的一碗担担面,到亲眼目睹鸡鸭被宰杀时的惊吓,到体验千变万化的刀工……透过扶霞的眼睛,一边感受市井巷尾的生活,一边领略不同地方的食物气质,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趣味又幽默。

《鱼翅与花椒》

[英]扶霞·邓洛普/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地下巴黎,八卦趣闻,穿越古今

有关巴黎的印象,对很多人来说,肯定离不开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蒙娜丽莎、卢浮宫等符号。所以,翻开 《地下巴黎》([法]洛朗·多伊奇/著,上海译文出版社),我就迅速查找与这些符号有关的篇章。因为,早前我曾经去过这些地方游玩。

一读,真是吓一跳。比如,巴黎圣母院,印象中都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和面目丑陋却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却想不到建筑巴黎圣母院耗时107年。这也是法语attendre cent sept ans(等待很久)这一习语的出处。而风光旖旎的埃菲尔铁塔,其底下竟然长眠着2000年前和恺撒军队作战的高卢将士的忠骨。

这些你万万想不到的历史小八卦全都汇集在《地下巴黎》。作者洛朗·多伊奇,15岁定居巴黎,这座城市对他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但巴黎的地铁教他拨开熙熙攘攘的人群认识这座城市。他说,地铁就像一部追溯历史的时间机器,巴黎的地下铁路图向我们揭示了整个城市的脉络,每一个地铁站的地点和名字都展现了历史中的某一段,还有巴黎甚至是法国的形成与发展史。

21个地铁站,21个世纪。地道巴黎人带你玩出不一样的巴黎!还等什么呢,赶紧随着巴黎地下铁的节拍,一起快快去探访历史的迷思吧!

《地下巴黎》

[法]洛朗·多伊奇/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细雨慢煎一湖春,美!

美学大师朱光潜的《细雨慢煎一湖春》与《朱光潜谈美三十六讲》,一本谈生活情趣,一本谈美,交互辉映。人生的美、文字的美、诗的美、画的美,悉数收藏其中。

《细雨慢煎一湖春》(朱光潜/著,台海出版社),精选朱光潜的39篇有趣文字。谈美、谈老友、谈生活情趣、谈留学往事。其中有他的人生经历、国外生活见闻、生活感悟、游园的闲情雅致,以及与弘一法师、丰子恺、沈从文等人的老友情谊,妙趣横生。

《朱光潜谈美三十六讲》(朱光潜/著,台海出版社),精选了朱光潜通俗易懂、贴近当下生活的美学文字,包括早期留学西方时写的美学入门书《谈美》,及21篇解读古诗词、绘画、文学趣味的文章,仿佛隔着时空与老友对谈般,层层讲述文学、画作背后的生活之美,呈现了美学大师一生对美学的思考和体悟。

品诗之乐,人生自有诗意

《论语·颜渊》有云,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常借由诗结交朋友,增进感情。央视举办的大型诗词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延续了中国古代文化特有的“斗诗”精神,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精深的诗词魅力,令节奏明快的现代人体会到工作之余的品诗之乐。

同名出版物《中国诗词大会》是竞赛节目的一个延伸。《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上下册)(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组/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选择具有“当代意义”的经典名篇和名句,将题目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生动活泼,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在内容选编,增加电视节目未播出的专家点评内容和题库专家对所选题目的权威解析。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在陶冶诗词文化的同时,关照当下学习和生活,学以致用,“人生自有诗意”。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上下册)

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组/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赏读

纳博科夫文学讲稿,重现文学的黄金年代

二十世纪杰出的小说大师纳博科夫离开故国之后,曾于1940至1950年代在美国高校开设俄罗斯文学课。《俄罗斯文学讲稿》([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著,上海译文出版社),是在该课程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纳博科夫深入分析了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果戈理、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俄罗斯六位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重现俄罗斯文学的黄金年代。这些带着乡愁的讲稿,以同为作家的灵感和天才之光,带领读者穿梭于一片未经砍伐的俄罗斯文学森林。

1940年代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后,在韦尔斯利学院和康奈尔大学教授欧洲文学,《文学讲稿》([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著,上海译文出版社),即是他为此精心准备的课堂讲稿和笔记的编录集,收入其对《曼斯菲尔德庄园》、《荒凉山庄》、《包法利夫人》、《化身博士》、《追寻逝去的时光》、《变形记》、《尤利西斯》等七部名作的细读分析,把作品中那些原来并未显示出深长意味和特殊价值的文字,如珍珠出蚌般地展示给读者。

【记者 潘小娴】

【编辑 橙子鱼】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