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盛世,远迈汉唐——评一评永乐皇帝朱棣

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一位篡位之君,依靠武力四年的时间完成了江山的换代。或许这个篡位成为朱棣人生中的一个污点,但是不管怎么说,朱棣手里,明朝重新的走向了强大,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上都做出了朱元璋尚未走完的一系列改革,而且中国历史又进入到一个新的盛世!朱棣也因为郑和六下西洋的辉煌壮举成为了明朝第一位具备国际战略眼光的皇帝。

篡位只是夺取皇位的一种手段,我认为,只要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好处,篡位的皇帝也是好皇帝!李世民不也是篡位吗?贞观之治谁干否认?雍正不也是篡位吗?没有雍正,清朝可能就会灭亡了。

朱棣登记以后,走了一条完全和朱允炆以及朱元璋不同的路线。

在政治上,完善内阁制度,提高文官的地位。当时的解缙、夏元吉、杨浦、杨士奇、杨荣等文官都是在永乐一朝脱颖而出的。解缙的死有点意外,因为和太子走得太近而被朱棣忌讳。夏元吉等文官则地位一直很高,左右着明朝的政局。除了加大文官的地位以外,朱棣设立监察御史,同时朱棣还重建锦衣卫以及东厂等特务组织,对于特务组织,我们应当两方面看待。这样的特务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文官权力的巨大制约,对反腐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以做到都察院等文官监察机构所做不到的监察效果,但是特务机构的做大则是被野心家利用成为清理异己的工具。但是不管怎么说,朱棣所建立的文管系统和厂卫系统能够互相监督、互相支撑,成为明朝政治制度先进的一个地方。如果说明朝亡于厂卫,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有点过。哪个国家没有维护国家安全的机构呢?

朱棣创立了死刑的五复奏,对于杜绝冤案有着重要的法制意义。这是朱棣对中国法治进程的巨大贡献。

经济上,朱棣则恢复朱元璋时期的对农业的政策,奖励移民和垦荒,防止农民的破产。1415年修通大运河,有利的支持了南北方经济的发展。并且,派出夏元吉治理江南水患,功德无量。迁都北京也是对明朝历史乃至中国历史的一大贡献!从此,天子守国门,游牧民族的南下将会直接遭到明军的迎头痛击。迁都北京标志着明朝整个政治经济中心的北移,影响中国历史一直到今天。

文化上,则《永乐大典》已记录各种历史资料,文化典籍,这是对中国数千年文化的集中整理。2万多卷3亿7千字,这是永乐皇帝对中国历史的又一个巨大的成就和贡献!至于乾隆的《四库全书》。不知道烧毁了多少书籍。《四库全书》和《永乐大典》没办法比。由此可以看出,永乐皇帝对文化上的高度重视。

外交上,郑和六下西洋,设置大量的海外驿站,永乐眼光高明而长远,认识到自15世纪以后世界的发展将会步入大航海时代。当然,历史也是这么书写的,郑和下西洋极大地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而中国的丝绸以及陶瓷则出口到国外,通过永乐的大航海,中国难得的遇到了一次依靠大航海发展贸易经济走上资本主义萌芽的机会。谁抓住大航海,谁将步入近代化。永乐皇帝抓住了这次机会,郑和也抓住了这次机会。中国的高度眼光和强大的国威在永乐手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惜,永乐皇帝的大航海没能成为制度流传下去。随着永乐以及郑和的去世,人亡政息。随后100年时间内,迪亚士、达伽马,包括麦哲伦先后大航海美洲,非洲等地,世界的西方走完了永乐皇帝和郑和没有走完的道路,从此,西方迈入了殖民化和工业化,之后的历史大家都知道了。

永乐皇帝之所以称为永乐大帝,那是在海洋上和对外贸易上具备其他明朝皇帝乃至中国历代统治者所不具备的独特眼光!这是十分难得的。看懂海洋,走向海洋,发展海洋,中国历史的皇帝中唯独永乐一人。

民族关系上,设置努尔甘都司,统一中国东北,设置哈密卫统一新疆地区,设置乌斯藏统一西藏地区。对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永乐还设置行政机构,对南海岛屿进行管理,中国疆域在永乐时期打到了最大化。

永乐皇帝一生勤政,制止晚年还多次亲征漠北抗击蒙古的南下,最后病死在内蒙古的榆木川,死在了北征回来的路上!真可谓为大明朝的强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大明朝永乐皇帝开创中国历史又一强盛!其功绩堪比李世民和刘彻!永乐大帝朱棣的名字将永垂中国历史的天空当中!这种难得的勤政,许多现代的国家领导人都望尘莫及!

永乐皇帝或许对政敌过于残暴!但这就是一个成功政治家的根本。在事情的不果断,丧失了许多机会,对政敌的过分宽容则会酿成大患。朱允炆就是一个例子,面对朱棣的起兵造反,朱允炆没有果断的进行平定,甚至在战场上不允许部队杀朱棣,以显示所谓的圣君恩德,这种所谓的过分宽容和圣君恩德将朱允炆赶下了皇位!谁在政治上的成熟和弱智,一眼看出来了。另外,对于清朝写的那些明朝史书,不要信太多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