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园讲通鉴》第137回:艺文志之神圣六经

《谷园讲通鉴》第137回继续讲了墨家的思想与价值,以及六艺的发展和孔子的被神化。

总之,到王莽篡位前,孔子所修订的五大教材,诗、书、礼、易、春秋,已经成经了,至高无上。里面的每句话,都是真理。

比如,《易经》说,

帝出乎震。--《易经*说卦传》

这就是真理。

刘歆那篇《世经》,就以这个说法为依据,论证了最早的帝王伏羲氏是木德。这是不可怀疑的。

其实,这句话,还不是《易经》经文里的,只是传里的,是《说卦传》里的一句话。《说卦传》据说是孔子写的,是他对《易经》的解释。这也是真理,孔子讲的就是真理。

孔子作为五经的修订整理者,作为儒家思想的大宗师,这时也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甚至被神话了。当时在经下面,对经做出解释和补充的,除了传之外,相关的,还纬和谶,也都是讨论经传相关的问题,不同的是,它们掺杂了进很多神怪啊、预言啊,乱七八糟的东西。

而老百姓们就喜欢这种乱,所以,纬和谶当时的影响也非常之大。

其中有部讲春秋的纬书,叫《春秋演孔图》,它就把孔子给神话了,说孔子的母亲叫颜徵在,有一次在外面玩,

睡梦黑帝使请己,已往梦交。--《春秋演孔图》

然后就生了孔子。

孔子长大之后,“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胸口天生就纹着字,什么什么的吧。咱就不细说了,反正就是把孔子给神话了。还说,孔子作为黑帝之子,本来是占着五德终始中的水德的,应当成为帝王的。结果,也不因为什么,有德无位,只能做素王,只能写五经来垂宪后世。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又是经,又是传,又是谶,又是纬,都越来越火,越来越热,都把孔子无限拔高,这就造成了后来两千多年里,中国思想发展的一个恶果。就是,不论什么人,要想提出一套新思想、新想法,他必须先要证明,这套新思想跟孔子的思想是一致的--其实,这本来就是孔子的想法,你们都没想到,我想到了而已,你们不是听我,其实还是听孔子的--得这样。

王阳明那么大的思想家,也不例外,他的致良知、知行合一,就是这样提出的:你们听我说啊,朱熹说的那些都不是孔夫子本意,我王阳明说的这些才是孔夫子本义。大致就是这样。

到康有为,他要搞维新,搞改革,先要写一部《孔子改制考》,证明孔夫子就是个改革派,我是按孔夫子的教导推这个事的。

这个,现在也是如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