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邦不入:孔子为什么没有进入春秋时期实力最强的晋国?

众所周知,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人生理想,孔子曾经周游列国,几乎走遍了春秋时期的主要国家,比如楚国、郑国、卫国、宋国、陈国、蔡国等等,没有去过的诸侯只有秦国和晋国。

秦国距离孔子的故乡鲁国较远,而且秦国从春秋中期以来便很少与中原诸侯往来,孔子没去并不奇怪。但晋国是春秋第一强国,长期控制霸主之位,距离鲁国也近。那孔子为什么没有去晋国呢?

因为晋国不仅是春秋时期的天下霸主、第一强国,而且晋国人才济济,拥有不少控制非常欣赏和敬佩的贤臣,所以孔子是想去晋国的。周敬王二十七年(前493年),孔子准备从卫国进入晋国。

黄河当时是晋国和卫国的界河,渡过黄河便进入晋国。但就在准备渡河时,孔子却收到了晋国爆发内部斗争的消息,孔子非常尊敬的两位贤臣——窦犨和舜华被晋国的执政者赵简子杀害。

窦犨和舜华的支持是赵简子成为晋国执政的关键,可赵简子地位稳固后就杀害了他们。如此忘恩负义的举动引起了孔子的愤怒,而且孔子由此察觉到晋国的内部问题已经发展到非常危险的情况。

孔子有句名言:“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赵简子杀害窦犨和舜华两位贤臣的事情让孔子觉得晋国此时已经成了“危邦”、“乱邦”,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人生理想。所以孔子没有进入晋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