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和阎锡山的电报战,平均每天就有一封,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电影《西安事变》)

一石掀起千层浪。随着蒋阎分歧的公开化,南京为之震动,各种谣言纷传。蒋系的政客幕僚都赶紧拿起笔杆应战,除胡汉民、谭延闿等发电报对阎锡山进行责备外,吴稚晖也亲自出马,给阎锡山发去了辞措极为严厉的电报。

吴稚晖说阎锡山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什么勘乱不如止乱,什么下野出洋,都是虚的。“党国破碎,责在戎首”,明说吧,你就是阴谋发动战争的主谋,再不悬崖勒马可就危险了!

蒋阎正式撕破脸,乃是冯玉祥最乐意看到的。冯玉祥观察到了阎锡山态度上的变化,他派秘书嘱告鹿钟麟等人:“阎对我方抱留有余地之合作。”还说:“你们闹得越厉害,我在此越平安。”

得到冯玉祥的指示后,鹿钟麟即在报上刊登消息,说他愿意按照编遣方案缩编部队,只请南京政府发放西北善后公债两千四百万元。暗中,他派代表在上海与蒋介石的代表熊式辉洽谈真正的条件。

当时中央和地方关于编遣的另一个公开性争议是,二、三、四集团军,也就是西北军、晋军、桂军,愿意按比例裁兵,但是他们希望在裁兵的同时,由南京政府提供一部分军饷。蒋介石则认为各诸侯都有自己的固定地盘,中央也从中收不到税,所以不能助饷。

(电影《西安事变》)

为了更好地争取鹿钟麟,熊式辉除要求西北军编成十师外,还许诺这十师的军饷由中央关发,鹿钟麟本人还可担任与张学良相等的职务,条件就是让西北军通电反冯。

冯玉祥能够重用鹿钟麟,就是料定鹿钟麟不敢背叛他。西方谚语中将上谀下傲之徒称为“自行车选手”:为了减轻上方的压力,选手要尽量作折腰状,同时为增加车行速度,又必须双腿踢蹬如狂。

鹿钟麟不止是“自行车选手”,他还可以被称为是“自行车国手”。此人对上卑恭顺从,对下高傲苛峻,西北军中人,十之八九都对他抱有微词。显然,如果鹿钟麟要想脱离冯玉祥独自搞一套,别说黄袍加身了,可能连性命都堪忧。

鹿钟麟自然不敢答应熊式辉提出的条件,只能说“西北军官既就中央新职,反冯通电似可不必”。蒋介石那边也认准了,只要你不发反冯通电,官帽有价,绝不免费奉送。

蒋介石和西北军一度势不两立,但现在大家毕竟可以谈条件了。倒是曾经关系不错的蒋阎之间却越搞越僵,双方开始互相攻讦,电报措词也一次比一次更为激烈。

在短短十八天内,阎、蒋围绕“治党治国的原则”、“统一之方式”、“国民党三全大会之评价”,往来电文达到二十一封,平均每天就有一封。阎锡山提出要“党人治党,国人治国”,建立“整个的党,统一的国”,而蒋介石则坚持军队“惟党国之命是从”,“若割据称兵,实为内乱”,中央“惟有讨贼戡乱之一途”。

(电影《西安事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