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死如归的武探花殷壮猷

殷壮猷(?-1654),字鸣方,清初丰润县城内咸宁里人。其曾祖父殷凤、祖父殷廷栋皆为明朝的武进士,均官至总兵一职,诰封光禄大夫。据明代《熹宗实录》记载,殷壮猷的父亲殷道隆也是进士出身。天启元年九月为蓟镇守备。天启三年(1623)正月庚申日,殷道隆由蓟镇都司佥书升为蓟镇遵化左营游击。二月丁丑日,由遵化左营游击调任真定车营游击。天启六年五月丙午日,由真定中军参将调为莱州参将。天启七年二月辛酉日,由莱州参将升为宁夏东路副总兵,以后情况不详。

顺治三年(1646),殷壮猷考中武进士一甲第三名(武探花),历任直隶迁安县三屯营(今迁西县)参将,湖南临蓝营参将。顺治十一年(1654),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派遣手下将领孙可望带兵攻打临蓝营,殷壮猷闻讯后,赶紧加固城池,训练官兵,做好迎战准备。孙可望部到来后,屡屡攻城,都大败而归。孙可望怒不可遏,立即调来更多的义军,将临蓝城团团包围。一个月后,临蓝城内弹尽粮绝,难以抵御。殷壮猷的夫人李氏见状,拿出自己的衣服首饰犒劳官兵,士气为之一振,都振臂高呼,愿意与城池共存亡。不久,义军再次攻城,殷壮猷见内无粮草外无救兵,临蓝城势必难保,于是,穿好战袍端坐大堂,让两个儿子站立身旁,对手下将领们说:“你们既然愿意同我同生共死,那么坐以待毙不算是英雄好汉,你们愿意随我战死杀场吗?”众将高呼愿意。于是,殷壮猷命令手下打开城门,与敌人决一死战。殷壮猷率先冲入敌群,砍杀无数,终因筋疲力尽,受伤而死。

乾隆十八年至二十年担任丰润知县的四川进士吴慎撰写有《殷壮猷传》,收录在光绪版的《丰润县志》中。该文写道:

殷壮猷,字鸣方,邑之咸宁里人。顺治三年,武进士第三人,掣选三屯营参将,改调临蓝营。十一年,张献忠遗寇孙可望犯临蓝汛,壮猷先期筑城池、缮甲兵,为守御计。逆党侵界,屡遭败衄。可望怒,全力来攻。围困一月有余,势不能支。夫人李氏出簪珥衣饰犒军,皆振臂呼,愿共死。壮猷介胄坐堂上,二子左右侍,乃呼众谕之曰:“若辈愿共死,死于寝,非男子,能从我战乎?”则曰:“诺。”长子文曰:“援兵将至,曷俟之?”壮猷曰:“嘻!尔何知见危授命,臣子大节。济则君之灵,不济,知有死而已。吾能俯首就缚哉?”乃率众踊跃开关,冒围殊死战,力屈殁于阵。夫人闻变,急掣剑挥二子出。二子俯泣,不知所为。夫人厉声曰:“痴儿,后殷氏不血食矣。”次子质变色作,夫人掷印与之,疾趋去。震炮雷轰,矢石填门,不可出。复经故处,则母与兄皆伏剑矣。乳媪曰:“后园可匿也。”遂苍皇奔深草中,伏三日得免。贼平,世祖章皇帝嘉壮猷忠,赐敕书,晋秩荫拖沙喇哈番二世。乾隆十年,今上旌李氏节祠节孝。

简夫氏曰:人当患难死生之际,辄选懦,不能自主。壮猷一介武夫,据孤城、当强寇,而视死如归,岂不赫然烈丈夫哉!李氏从容就义,而教子数言,卒全殷氏之脉,固女中之程婴、公孙杵臼也。并祀庙堂,宜矣。

《清国史》中的《殷壮猷传》

中华书局于1993年出版的《清国史》一书收录有《殷壮猷传》,与吴慎所撰略有区别,不知何人所著。《清史稿》中有殷壮猷夫人李氏的简要事迹。

殷壮猷夫妻战死时,其女儿殷氏(1637-1715)年方17岁。顺治十二年(1655),18岁的殷氏嫁给了丰润望族曹氏家族的曹云望为妻。康熙五十四年殷氏卒后,进士黄越为其撰写了《皇清诰封太恭人曹母殷太君墓志铭》,里面介绍到了她的家族历史。该墓志铭后被收录在《丰润碑刻集萃》一书当中。

刘天昌,字重辉,研究生学历,作家、历史学者。现任副县级科员,区政协委员。兼任河北省滦河文化研究会理事,唐山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河北省诗书画院唐山分院名誉院长,唐山市历史学会副秘书长,丰润区作协副主席,丰润书院副院长,《唐山文史》编委,主要作品有《丰润旧事》《两广总督张人骏》《车轴山》《唐山民俗》《刘廷玑与红楼梦》《冀东抗日大暴动》,光绪版《丰润县志》(点注本)、《丰润古诗词会钞》(合编)等。其部分作品被国家图书馆、国防大学图书馆收藏。还著有儿童动画片《小英雄雨来》剧本并拍摄成功,著有三十集电视连续剧《大清粤督张人骏》剧本。与中央电视台拍摄有七集电视纪录片《见证南海》,与国防大学拍摄有电视教学片《南洋策》,与江苏卫视拍摄有五集电视纪录片《南海纵横》,与北京卫视拍摄有电视纪录片《冀东大暴动》,与省、市、区电视台拍摄了多部纪录片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