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如何用九字箴言翻过“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的那座怪山?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洪武帝朱元璋第七节。前面我们讲过朱元璋打下了南京,把它改名为应天府,那么打下城池对他比较容易,怎样守住这块地方并且把它发展好再壮大就需要一番经营管理了,这对没读过书的朱元璋可以算是一个挑战,幸好他碰到了高人来帮助他一起解决这个难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朱元璋正愁着怎样打理攻下的城池时,一位当地很有威望的长者来投奔他了,这个人就是当时将近六十岁的朱升,这个人之前相当于现在的教师兼任教育局局长,总之就是统管一个地方的教育,后来迫于战乱就只好归乡,后来见朱元璋统兵到了这个地方,也知道他的威望和军队作风,就想着来投奔朱元璋,朱元璋见一个这样的文化人都来投奔他,当然首先以礼相待,欢迎他的到来,然后就问了他怎样管理那些打下的地方。朱升就告诉了他九个字,这九个字朱元璋牢记在心,不仅是当时,就连后来打下的地方都遵循着这九字箴言来管理,有了高效的管理方式军队才能更好的壮大发展。

那么这流传后世的九字箴言到底是什么呢?《明史·朱升传》中记载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个字使得朱元璋醍醐灌顶,他细细体会其中的意义,决定来在自己的军队里全面实施。“高筑墙”这个好实施,本来守城就需要筑墙来防卫外敌入侵,广积粮就稍微有点难度了,大家可能会觉得打仗粮草保证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对于当时来说大家都还没有这个意识,所以朱元璋能够接受这个思想也是很先进的。而且仅凭从百姓那征集粮食是远远达不到“广积粮”的,如果有可能的话要是能够自己有产业保证那就好了。正巧,朱元璋以应天府为根基向四周扩散,打下了江南地区。朱元璋此时的队伍中人才济济,各方面擅长一点的都有,此时有一个叫康茂才的人,他不太懂打仗,但是他种地很厉害,于是朱元璋就认命他为都水营田使,专门管种地之类的,这个人还真是厉害,粮食收获后不仅够补给军队的,还能存留不少,于是粮食也有着落了。剩下的就是缓称王了。

这个对于当时的朱元璋是明智之举,他在长江中游,上游是陈有谅,下游是张士诚,前后夹击,如果他再称王,那么北面的韩林儿,林福通就不会庇护他挡住北面的元兵,他就可能会腹背受敌,抵挡不住,这样局势就会对他很不利,所以他只有现在韬光养晦,暂时掩藏住自己的野心,继续在龙凤政权下发展自己的羽翼。等到时机成熟时再做打算。

朱元璋的做法在现在应该就是杰出的管理模式了,他把自己的几万军队打理的井井有条,对于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来说能够做到合理采纳别人的有效建议是相当有远见的。所以,这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采纳别人的合理建议,以他人的智慧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好了,这次就先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